止痛藥和消炎藥竟不相同!中西醫觀點大不同,

一篇讓你簡單搞懂藥房怎麼買最安全

轉貼至:http://www.storm.mg/lifestyle/237498

「藥可救命,也可致命。」與其找安全的藥物,倒不如好好諮詢藥師意見。

(圖/congerdesign@PIXABAY)

藥

以前生病只能到診所或醫院看診取藥,但現在,走在路上就能看見一間間藥局、藥妝店。儘管健保普及,方便又快速的藥局仍成了許多人不舒服時的優先選擇。也因此,學會「該買什麼藥」成了人人都該學的重要一課。

在藥局裡,大家常買的不是止痛藥,就是消炎藥。許多人以為這些藥錠能減緩不適、又沒有什麼副作用,但事實上,因為攝取過多普拿疼等止痛藥而意外喪命的例子不可勝數。如何挑選最不傷身又有效的治療藥物?就讓我們從中醫、西醫兩方觀點,一起破解自行買藥最該掌握的4大常見問題吧!

問題1:止痛藥和消炎藥有何不同?

西醫觀點

止痛藥有多種成份,包括非類固醇抗炎藥與中樞止痛藥(乙醯氨酚)兩類。兩者的差別在於,前者具有消炎作用,而後者(也就是普拿疼的主要成分)則只能止痛。

非類固醇抗炎藥在生理作用上,兼具止痛與消炎的作用,比如百服寧、阿斯匹靈、五分珠、Ibuprofen、Diclofenac等。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痛風及普通痛症如頭痛、牙痛及經痛等,一般外傷與感冒喉嚨發炎或發燒也都會使用到此類藥物。

中樞止痛藥則是只能止痛,不起消炎作用。但因其解熱的效果良好,仍常用來作為退燒的成份。

一般俗稱的消炎藥則是指抗生素。在使用抗生素之後,發炎疼痛的狀況就會受到控制緩解,因此才將抗生素類的藥物稱為消炎藥。須特別留意的是,抗生素本身沒有止痛與退燒的作用,只能殺死身體內外的細菌、減少組織發炎感染。

中醫觀點

中藥的止痛作用與引起疼痛的原因相關。
以頭痛為例,中醫通常會使用川芎來治療,其揮發油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止痛。另外,也會根據頭痛發生的部位,依經絡來用藥,如發生在太陽穴部位的屬於膽經頭痛,會再加上細辛及柴胡等藥材;發生在額頭及眉間的頭痛,屬陽明經絡,會加入白芷。

問題2:自行買藥時,請認清這些成分(關鍵專有名詞)?

西醫觀點

想買西藥,有幾個特別常見的字需要記下。如上一個問題中提及的,中樞止痛藥的部分,成份主要是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,例如普拿疼;非類固醇抗炎藥(NSAIDs)則包括百服寧、阿斯匹靈、五分珠等。

中醫觀點

中藥裡的消炎藥,不只是透過單一成分直接拿來治療,而是依據藥材之藥理,在辯論的基礎上交互運用。

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例,一般會使用含有連翹、金銀花、板藍根、大青葉、黃芩、蒲公英、魚腥草等成分的中藥材;而腸胃道發炎時,則會使用黃連、白頭翁等中藥材;泌尿道感染時會以白茅根等中藥材;膽道發炎時會以金錢草、茵陳、黃芩、虎杖等中藥材。

藥

自行購藥物時,請加以認明關鍵成分。(示意圖/jarmoluk@pixabay)

問題3:自行買止痛藥、消炎藥時,要特別注意什麼?例如,心臟病患者要避開哪些成分?

西醫觀點

首先,先來談談最常見的「普拿疼」主成分──中樞止痛藥(乙醯胺酚)。它能鎮痛解熱,對腸胃的刺激較小,但是服用過量仍會造成肝臟負擔。醫師提醒,每24小時內不要超過4000毫克(大約是8顆普拿疼),且需分成多次、至少間隔4小時服用。
若使用這類藥物,退燒超過3天或止痛超過10天(兒童超過5天),仍未解除症狀,應詢問醫療專業人士,勿自行持續使用。
非類固醇抗炎藥(除阿斯匹靈外)則會增加嚴重心血管栓塞之風險,包括心肌梗塞和中風等。「劑量越大、使用越久,風險越高!」醫師提醒,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重大血管事件危險因子的病人更應謹慎使用。

中醫觀點

使用西醫心臟病相關的藥物時,應避免使用含有活血化瘀成分的中藥材,如紅花、丹參、川七等,以免引起中西藥交互作用。如人參類的中藥材會降低抗凝血劑的作用,反提高起血栓的風險。

中醫

中藥的消炎藥,不只是透過單一成分直接拿來治療。(彭溫雅中醫師提供)

問題4:哪些止痛消炎藥最安全?

西醫觀點

在醫生眼裡,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。「藥可救命,也可致命。」與其找安全的藥物,倒不如好好諮詢藥師意見,找到最適合自己體質或病況的治療方式。
符合以下幾種特徵者,用藥時更該格外謹慎:

  1. 有喝酒的習慣:酒精會影響肝臟的藥物代謝功能,長期酗酒的人更多半有著脂肪肝、甚至肝硬化等病症。這些人使用止痛藥更要慎重,尤其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與酒精併用,易造成肝臟的損害,甚至危及性命。
  2. 肝炎患者:當藥物需經肝臟代謝,或會對肝臟功能造成影響時,肝炎患者就應有自覺的保持謹慎!
  3. 心臟病史: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增加心肌梗塞機率,若有缺血性心臟病史,或有心肌梗塞風險,就必須避免。
  4. 腎臟病患:除了肝臟病患,腎臟病患也是易受藥物影響的族群。建議用藥前先經由醫師評估。
  5. 與其他藥物併用:一些藥物或保健品可能會與止痛藥成分發生交叉反應,增加副作用危險。例如,阿斯匹靈(Aspirin)會影響某些口服糖尿病藥物的藥效;可待因會影響抗抑鬱藥的藥效。
  6. 服止痛藥之後開車:服用止痛藥有時會讓人昏昏欲睡,因此服用後最好別開車。


中醫觀點

中醫師認為,服用中藥應特別注意兩件事:藥物的來源是否純淨無汙染、禁止與他人共用藥物。

許多中藥的藥材都取自天然,但隨著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,「天然」已經不再是乾淨的同義詞。例如,常用來作為平肝熄風的「天麻鉤藤飲」能夠有效治療偏頭痛問題,但一般民眾卻很難確保其來源是否沒有汙染,若是不小心吃下不乾淨的天然藥物,反而得不償失啊!最好先與醫師討論過,會更安全。
此外,與人共用藥物更是用藥大忌。每個人的體質、病況等都不一樣,醫師會依據病人的體質調配藥方,也因此,同樣的藥不僅不保證能在他人身上起一樣的療效,更可能帶來健康危機。尤其是止痛藥,劑量與使用時機更需留意。

生命何其寶貴,千萬別因為一時的偷懶而賠上更大的代價!無論是直接去診所就診,或自行到藥局買藥,好好與醫師、藥師討論過後再用藥,絕對最保險的作法。

資料來源

西醫觀點:壢新醫院藥劑科藥師 李秉修
中醫觀點: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 彭溫雅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止痛藥 消炎藥 買藥安全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