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冬天忽冷忽熱,連腸病毒也來冬天湊一腳。衣服加了、暖氣開了,孩子卻仍然三天兩頭感冒。《親子天下》訪問兩位中醫師媽媽,提醒家長:台灣濕氣重,想要常保健康,除了排寒之外,還要注意「去濕」,孩子不受病毒細菌的騷擾。

天氣冷熱無常 中醫媽媽4撇步,讓孩子去濕排寒不生病

照片:Shutterstock

忽冷忽熱是各種病毒入侵的好時機,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提醒,幫孩子打造可以適應溫差大的身體,要比只加衣服保暖重要。張家蓓認為,由於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,秋冬除了防寒之外,更要注重「排濕」,嚴防濕氣入侵。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補充,12歲以前的孩子腎氣足夠,相較成人比較不容易讓寒氣入體,但濕氣容易趁隙而入,濕氣若滯留在孩子體內,會使免疫力不平衡,病毒和細菌達陣成功,就生病了。

彭溫雅說明,很多家長覺得天氣冷就一直給孩子加衣服,裡面熱到悶出汗來,濕氣入侵反而容易感冒,「與其穿多,不如穿薄但防風的外套,」彭溫雅建議。此外,像是毛毛雨時不撐傘、運動完沒換乾爽衣物、洗完頭沒吹乾等,都是濕氣入侵的原因,「重點是身體要保持乾燥,」家中也可適當使用除濕機,避免空氣濕度太高。

兩位中醫師媽媽提供4個小技巧,幫助孩子適應變化多端的天氣,身體打好排寒排濕基礎,冬天不生病。

1.薏仁、枸杞、桂圓入菜助排濕

許多中藥材有去濕功效,但味道不佳小孩難以接受,因此張家蓓首推薏仁、枸杞、桂圓三味排濕藥材,容易取得、味道甘甜,「家常入菜也好吃。」薏仁可以少量跟著白飯一起煮,吃飯同時補充。桂圓和枸杞變化很多,桂圓枸杞茶、紫米桂圓粥等,張家蓓推薦自己會做給小孩吃的點心,「把適量的枸杞、桂圓,加上一點紅糖,跟地瓜一起蒸熟即可。」當成孩子的課後點心,暖胃排濕還有飽足感,是適合冬天防生病的食療。

2.孩子不必進補 山藥香菇雞湯能排寒

薑母鴨、羊肉爐、麻油雞等是成人最愛的冬季補湯,但不見得適合孩子,張家蓓建議讓孩子吃點肉就好,別喝湯。張家蓓說明,補湯常會加酒增加風味,只要有含酒都不適合孩子食用;其次,12歲以下的孩子腎氣較足,補太過反而容易躁熱、毛細孔都打開,多流汗而着涼感冒。(看更多:進補破大洞?吃羊肉爐、麻油雞常犯NG錯誤

彭溫雅則舉門診案例,有孩子冬天常流鼻血來看病,把脈發現體內很躁熱,一問之下媽媽以為孩子流鼻血體虛,天天羊肉燉補品、用力進補,結果是補過頭一直流鼻血。彭溫雅認為,中藥材的藥效較強、味道也重,對孩子影響較大,建議用自然食材,「食補就能排寒。」舉例來說,山藥有補肺、補脾的排濕功效,還能幫助消化;雞肉則有優質蛋白質,黑色的香菇則可補腎氣、幫助排寒,「孩子不用特別進補,山藥香菇雞湯在冬天就有很好的食補之效。」

此外,坊間常有家長會蒸「洋蔥湯」給孩子喝,是否真能增加減少生病機會?張家蓓認為,洋蔥能去濕活血,的確有排濕排寒效果,但以適量為主,若孩子不喜味道就不要勉強,且不應取代日常飲水。(看更多:媽媽經驗談:「洋蔥蘋果湯」增強抵抗力

3.補充微量元素抵抗忽冷忽熱

由於人是恆溫動物,環境忽冷忽熱會加重身體調溫負擔,疾病容易趁亂入侵。張家蓓認為,要保全身體的健康狀態,從大自然中攝取足夠的「微量元素」很重要,例如:鎂、鋅、硒等,讓身體各方面的運作順暢,建議讓孩子一天至少吃2種蔬菜和全榖根莖類,「蔬果、全榖重點在種類多,而非追求吃得多。」

至於家長常問水果偏寒冬天能不能吃?張家蓓表示,如果孩子沒有感冒症狀,都可以正常吃,一旦有症狀,則是要忌口「甜」的食物,除了糖果餅乾外,太甜的水果像柿子、水梨等也不能吃,吃甜會生痰、身體容易發炎,比起寒氣,孩子吃水果重點要「避甜」。

4.孩子體質較熱  泡溫泉留意時間和溫度

冬天很多人喜愛泡溫泉,由於小孩年紀小、體質偏熱,若時間和溫度沒有拿捏好,對孩子來說體內的熱會「太旺」,反而造成體溫升高、過度發汗,頭暈和口乾舌燥等「熱症」不適,真的要給孩子泡溫泉,泡10分鐘休息一次,總共不超過30分鐘,水溫不超過40度,一定要補充水份。張家蓓建議,孩子不一定要泡全身,泡腳就能有很好的排寒效果,至於未滿2歲的寶寶皮膚細嫩,不適合泡溫泉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去濕 排寒 山藥香菇雞湯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