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溫亞中醫養生保健 (7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今天是立夏,中醫師彭溫雅的養生小提醒

蓮子心

推薦藥材:蓮子心

食用功效: 蓮子心的味道極為清苦, 臨床上經常 用於清心去熱、止血澀精、可治口渴心煩等症,降壓去脂的效果也不錯。

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含生物鹼, 木犀草甙,金絲桃甙及蘆丁等,具有降壓作用和一定的強心作用。中醫認為蓮子心性寒味苦, 具有清熱固精、安神強心、止血澀精之效, 可治心火上炎引起的煩躁不安、神智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。蓮子心含生物鹼, 還可以降血壓。所以體質燥熱的人在立夏時節, 可以多食蓮子心等苦味的食物,來增強體質。

苦瓜

推薦食材:食材苦瓜

食材功效

● 苦瓜素可促進食慾,提神解勞
苦瓜特殊的苦味來源為苦瓜素(momorclicine),有促進食慾、降低血壓、消暑退熱、提神解勞、清血明目等作用。

● 明目解毒,止渴消暑
體質燥熱的人在立夏時節, 可以多食苦瓜等苦味的食物, 來增強體質。立夏後氣溫漸熱, 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, 所以飲食應以順「心」為主。吃些具有益氣祛暑、養陰清心作用的飲食,如苦瓜,可以降火氣。

綠豆

推薦食材:綠豆

食材功效

● 清熱解毒,調補腸胃綠豆芽入菜的最早記載為秦漢時代,本草綱目:綠豆色綠,小豆之屬木者也。通於厥陰、陽明。其性稍平,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,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,且益氣,厚腸胃,通經脈,無久服枯人之忌。但以作涼粉、豆酒,或偏於冷或偏於熱,能致人病,皆人所為,非豆之咎也。外科治癰疽,有內托護心散,極言其效。綠豆可以清熱解毒、調補腸胃、補益元氣、並通十二經脈。

彭醫師影音說24節氣 https://goo.gl/h0K8EI
彭溫雅

買書這裡去🛒

溫亞生醫→http://www.wenyabeauty.com/Cultivation-books?product_id=11
商 務 →https://goo.gl/vLqwZh
誠 品 →https://goo.gl/BGHxHT
博客來 →https://goo.gl/L17tTW
金石堂 →https://goo.gl/kShcWo
讀 冊 →https://goo.gl/SWeFLS
三 民 →https://goo.gl/ijRLs6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本最熱門的健康新話題 ─堀江昭佳《#血流能解決所有煩惱

只要讓血流豐沛,就能改變體質,改變人生~

★出版不到一年,銷量突破20萬冊

從西醫、中醫、心理學角度,綜合進行的健康生活書!

不只要「血液清澈」,還需要「血流充沛」

 

日本漢方藥劑師堀江昭佳,

是大正時代營業至今的老中醫藥局第四代經營者,

作者的專長為中醫婦科,對於台灣中藥的品質特別推崇,

長期推廣男主氣、女主血的中醫養生觀念,

這本新書特別針對女性朋友的血液調理,

提供許多飲食生活上的具體建議,

很榮幸為之推薦,希望女性朋友都能血流充沛,擁有健康幸福的體質與人生! 悅知文化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白芷是常用中藥材,它的作用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。

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表示

白芷性味辛溫,能夠祛風燥溼、消腫止痛,專治頭痛、眉棱骨痛、鼻塞流鼻涕等病症,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具興奮作用,又有解熱鎮痛、抗菌抗炎、降血壓、抗光敏等作用。

原文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99%BD%E8%8A%B7%E8%BE%9B%E6%BA%AB-%E8%83%BD%E9%A9%85%E9%A2%A8%E7%87%A5%E6%BA%BC-%E6%B6%88%E8%85%AB%E6%AD%A2%E7%97%9B-160000886.html

白芷辛溫 能驅風燥溼、消腫止痛
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台灣新生報2017年4月18日

白芷是常用中藥材,它的作用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。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昨表示,白芷性味辛溫,能夠祛風燥溼、消腫止痛,專治頭痛、眉棱骨痛、鼻塞流鼻涕等病症,主要產於中國大陸浙江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、安徽等地方。

很多中藥方劑含有白芷,比如川芎茶調散即是,這道方劑能夠疏散風邪、清熱止痛,比較特別的是,使用時必須搭配茶葉送服藥散。其他含有白芷的方劑包括蒼耳子散、仙方活命飲等,前者能夠疏風邪、通鼻竅、止頭痛,後者能夠清熱解毒、消腫潰堅、活血止痛。

彭醫師指出,很多典籍都有白芷相關記載,比如《本草匯言》認為,白芷可以上行頭目,下抵腸胃,中達肢體,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泄邪氣。《綱目》也有描述,白芷色白味辛,行手陽明;性溫氣厚,行足陽明;芳香上達,入手太陰肺經。

彭溫雅醫師指出,臨床常用白芷與冰片配伍研粉,再放入鼻前吸入粉末,可以治療頭痛、牙痛、三叉神經痛。醫學研究指出,白芷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具興奮作用,又有解熱鎮痛、抗菌抗炎、降血壓、抗光敏等作用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後天(二十)就是穀雨,指的是雨生百穀之意。

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表示,

傳統中醫認為,穀雨節氣以後算是三叉神經痛等神經痛發病期,臉部常會出現陣發性、短暫性劇烈疼痛,疼痛呈現閃電樣、刀割樣令人難以忍受,建議可以搓揉上關、下關兩穴道。

彭溫雅

原文連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A9%80%E9%9B%A8%E7%AF%80%E6%B0%A3%E9%A2%A8%E5%AF%92%E6%BA%BC%E9%82%AA%E7%82%BA%E6%82%A3-%E6%98%93%E7%AA%81%E7%99%BC%E7%A5%9E%E7%B6%93%E7%97%9B-160000638.html

穀雨節氣風寒溼邪為患 易突發神經痛
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台灣新生報2017年4月18日

後天(二十)就是穀雨,指的是雨生百穀之意。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昨表示,傳統中醫認為,穀雨節氣以後算是三叉神經痛等神經痛發病期,病人臉部部位常會出現陣發性、短暫性劇烈疼痛,疼痛呈現閃電樣、刀割樣令人難以忍受,建議可以搓揉上關、下關兩穴道。

彭醫師指出,每年太陽到達黃經三十度時就是穀雨節氣,氣溫就從這個時候快速回升,從穀雨起雨量開始變多,充沛雨水可使初插秧苗、新種作物得以灌溉滋養,每年此時也是梅子成熟的時候,因此穀雨又稱梅雨。穀雨節氣以後降雨變多,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。

彭溫雅醫師指出,偏寒體質的人必須注意穀雨節氣,尤其注意這時風寒溼邪可能為患,進而導致痼疾發作或是突發性神經疼痛。舉例來說,寒為陰邪,易傷陽氣,寒性又主收引凝滯,所以容易出現經脈拘攣、氣血阻滯,最後誘發疼痛等症狀。

寒之為病,又分外寒、內寒大兩類,外寒主要是由外而入,寒邪傷於肌膚,中醫稱為傷寒;內寒則是人體陽氣不足,以致於寒從內生。雖然外寒與內寒有所區別,但是又會相互聯繫、互相影響,嚴重者往往導致偏寒體質的人寒上加寒。

三叉神經痛發病主要以第二、三支最常受累,適合按摩上關、下關等穴道,每天搓揉兩穴道,可使面部神經氣血充盈,對神經、肌肉可起安撫作用。上關穴位在耳前,下關直上,當顴弓上緣凹陷處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明時節想降肝火旺!

彭溫雅中醫師建議:心浮氣躁、心神不寧時,可多吃點「芹菜」!

轉貼至:http://www.storm.mg/lifestyle/240891

清明時節想降肝火旺!彭溫雅中醫師:心浮氣躁、心神不寧時,可多吃點「芹菜」!

彭溫雅 2017年04月03日 12:00 風傳媒

彭溫雅

彭溫雅中醫師:先認識自己的體質才能吃對食物養生!(圖/作者提供)

 

清明,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,在每年四月五日至六日間開始,曆書記載:「春分後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」指清明時節蘊含天清地明之意,天氣晴朗,草木茂盛,正是氣候回暖,生機蓬勃的季節。

 

清明踏青出遊,須預防日夜溫差大

清明也是台灣傳統踏青出遊、外出掃墓的重要節日,通常家中長輩在追悼祭祀先人的同時,難免有觸景生情、傷春悲秋的情緒,也比較容易出先悲傷及負面的情緒,加上此時雖然還是吹著東南風,但尚未脫離東北季風期,因此早晚溫差仍大,經常有清明踏青的人,平時缺乏運動,突然逞強登山或過度勞累悲傷,反而使身體過度疲勞,甚至著涼感冒。

因此在清明時節,務必要注意調理體內旺盛的肝氣,以免加重心血管或呼吸系統的負擔。

 

台灣特有的栗背林鵪鳥出沒在阿里山

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:「一候桐始華;二候田鼠化為鵪;三候虹始見。」意思就是指清明時節正是桐花盛開的季節,台灣彰化以北的山區、東部的台東、花蓮,到處都能欣賞到滿山滿谷桐花盛開的美景,這是台灣客家人經歷兩三百年開山闢林的經濟作物,桐花強韌的生命力,也反映出客家人的硬頸精神。接著,在田裡的田鼠因為艷陽高照,全部跑到地洞中避暑,田間看不到田鼠,反而看到喜愛陽氣的鵪鶉鳥,台灣特有的栗背林鵪鳥,在阿里山及大雪山經常可以一尋芳蹤,而清明時節雨紛紛,雨後的彩虹更是藍天中最美麗的風景了。

莧菜

莧菜

莧菜(圖/作者提供)

莧菜學名為Amaranthus inamoenus,莧科,屬一年生植物莧之莖葉,在台灣是常見蔬菜,各地均有栽培,品種分為白莧和紅莧兩大類。春夏季為主要栽培時期,耐高溫、生長迅速、又少病蟲害,同時富含多種營養素,包括蛋白質、胡蘿蔔素、鐵質等等,均含量豐富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莧菜『甘、冷利、無毒,具有補氣除熱,利在小腸,治初痢』等功用。中醫認為,莧菜具有解毒清熱、補血止血、抗菌止瀉、消炎消腫、通利小便等功效;而民間喜歡吃紅莧菜,富含鐵質與鈣質,甚至不輸菠菜,但莧菜屬於涼性蔬菜,體質虛寒或腸胃衰弱、經常性腹瀉者,不可多吃。同時莧菜屬高鉀食物,腎功能不佳者應避免食用過多。 體質燥熱易上火的人,在清明時節可以多吃莧菜來增強體質。

《本草圖經》記載:莧實味甘,去寒熱,久服益氣力,不肌,輕身。莧菜含豐富鐵質,容易被人體吸收,經常服用可增加血紅蛋白含量,並促進腸胃蠕動。平時可以取新鮮莧菜洗淨後,以蒜末爆香,清炒或汆燙一下,待莧菜變軟,即可食用,或煮成莧菜小魚羹,都是很常見的料理方式。

芹菜

芹菜

芹菜(圖/作者提供)

芹菜學名Apium graveolens,為繖形科芹屬草本植物,生長於美洲、歐洲、亞洲及非洲一些帶鹽分的土壤,原產於地中海地區,在義大利菜中經常作為辛香料使用。芹菜全株均可入菜,其根、莖、葉和籽都可以當藥用,一般以莖部最常拿來食用,台灣地區以彰化、雲林生產最多,品種有鴨兒芹、西洋芹、荷蘭芹、山芹菜、水芹菜等等。

芹菜富含維他命A、C、蛋白質、胡蘿蔔素、纖維素、鈣、磷、鐵等,芹菜葉片富含硫、鉀、鈣、鈉、鎂等微量元素,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芹菜具有降血壓、降血脂等效果,依葉柄形態,可分為中國芹菜和西洋芹。中國芹細長而中空,香味濃,主供炒煮及佐料,而西洋芹葉柄肥大富肉質,香味淡,主供生食,也可炒煮,兩種都適合拿來打蔬果汁。

台灣芹又分為白梗芹與青梗芹,白梗芹,葉柄粗大、纖維柔軟,香氣較不濃,適合拌炒;青梗芹,葉柄較粗,但香氣濃郁,通常用來煮湯或者炒米粉,可提升香氣與鮮味。 體質偏熱的人在清明時節可以多食芹菜等甘涼的食物,來增強體質。

芹菜性涼味辛甘,可以平肝清熱,袪風利濕,具有健胃、降血壓、降血脂的作用。平時可以取芹菜200克,紅棗50克,熬湯分次服用。除了可治療高血壓外,還可安撫焦躁情緒,並能中和體內鈣質及酸性物質,可清血管保護腦部神經。經常食用芹菜,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,也有助於清熱解毒、去病強身。下次心浮氣躁、心神不寧時,可以吃點芹菜的料理,對於穩定情緒、消除焦慮也有幫助哦!

銀耳(中藥材)

銀耳(中藥材)

銀耳(圖/作者提供)

銀耳學名為Tremella fuciformis,又稱白木耳,是銀耳科銀耳屬真菌銀耳的子實體,為白色或帶黃色,半透明,呈雞冠狀,有平滑柔軟的膠質皺褶,寄生於朽腐的樹木上。中國的四川、貴州、福建、江蘇、浙江等地區是銀耳的主要生產地區,每年四至九月間採收,五月與八月為盛產期,乾燥的銀耳在食用前需要泡發。

台灣多處有小規模種植銀耳,如台中新社及霧峰、南投埔里等地,多以段木栽培法及塑膠瓶培養法,新鮮銀耳所含的多醣體可以促進腸胃消化。

中醫認為銀耳性平味甘淡,具有滋陰潤肺、益氣和血之功效。現代研究發現銀耳含有的多糖類物質,對抗衰老有幫助;維生素B1對穩定精神、增強體力和幫助消化等有幫助;維生素B2有助於強化脂肪代謝、減緩眼睛疲勞;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,排便順暢。銀耳經燉煮後口感滑潤,也是因為其中豐富膠質,因此稍加燉煮較軟嫩,膠質也較多。

體質燥熱的人在清明時節可以多吃銀耳來增強體質。因為春天正是升發的季節,此時不宜多食發物,如春筍等,以免搧風點火,火上加油,建議可以多食滋陰柔肝之品,如銀耳,以平肝潛陽。銀耳除了能滋陰潤肺,養胃生津,還可活血、補腦、強心,不但養顏美容,更能改善血管硬化。食用時可取一兩銀耳發泡過夜,蓮子四兩,大棗十枚及適量清水,首先將發泡後的銀耳去蒂頭並川燙過,鍋中水煮沸,放入蓮子續煮二十分鐘,加入銀耳再煮十分鐘後悶一下,加冰糖煮溶即可。

 

少澤穴

少澤穴

穴道。(圖/作者提供)

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穴 太陽經絡,是陽氣大盛的經絡,手太陽小腸經,與手少陰心經相為表裡,起於少澤穴,止於聽宮穴,其詳細的循行方向為由手的小指末端外側,靠近指甲旁,沿著小指側往上行,經過小指側的高骨,沿著前臂經過手肘內側進入上臂,從肩峰繼續上行,往上與背部外側膀胱經、三焦經及膽經相交於兩肩之上,入缺盆,絡心貫膈至胃入小腸;支脈由缺盆上行至「眼外角」,入耳內;另一支脈從頰部出眼眶下至鼻部,再達「眼內角」,並斜行於顴骨部,耳前之聽宮穴。

因此小腸經與頭面部諸疾,如眼睛不適、耳朵重聽、咽喉腫痛、肩部麻痺等症狀相關,我們可以在清明時節,多按壓小指的「少澤穴」,來保健身體。 小指的「少澤穴」為小腸經之井穴,對於乳腺炎、乳汁分泌不足、頭痛、目腫、咽喉腫痛等症狀有改善的作用。

少澤穴位於小指靠外側指甲根部,按壓時可以以右手的拇指及食指,捏住左手小指兩側,力道輕而重,反覆多次,可以調整自律神經及內分泌,進而安定身心來休養生息,同時也有放鬆身心,順暢血液循環的效果,良好的血液循環不但是健康與美麗的關鍵,更能有效改善胸悶心悸的現象。我們可以將拇指指端和食指圈成圓形,掐住小指指甲兩側的部位,以逐漸用力的力道施壓,如果小指指頭感覺疼痛感時,立即鬆開,再繼續施作,掐住的時間要短,間隔數秒時間再繼續。清明時節,每天早上掐一分鐘,便能讓小腸經通暢,免疫力提升唷!

本圖/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商務《彭溫雅醫師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書:台灣在地藥材、食材及穴位養生法》
責任編輯/蔡昀暻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周二就是清明節,清明節氣體內肝氣可能太過旺盛

這時適合潤肺,因為中醫認為,肺主肅降,有助降肝木之火,
潤肺食物以白色食材為主,可以多吃白木耳、百合、蓮子、薏仁、白扁豆、山藥、白蘑菇、白蘿蔔、白色花椰菜等食物。

傳統中醫認為,清明時節家家戶戶忙著掃墓,容易出現負面情緒、著涼感冒等情況。

肝藏血,肝有貯存血液與調節血量等作用,肝血不足可能影響血脈的調節作用,容易有心血管問題。

回春抗光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是春分,是個陰陽平衡,晝夜等長的日子
跟大家分享古人順著節氣養生保健的智慧
順著節氣養生,跟著大家學習,希望大家,
都能很棒,都能很健康!

【今天是春分】每年國曆3月20日至4月5日

陰陽平衡的節氣,晝夜等長春分,在每年3月20日至4月5日間,曆書記載:「斗指壬為春分,約行周天,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,又當春之半,故名為春分。」意思就是指春分是一個陰陽平衡的節氣,晝夜等長、陰陽各半、溫度適宜。

每天為三餐要吃什麼苦惱嗎?讓彭溫雅醫師貼心提醒您!簡單的春分食材藥材,春分期間不妨運用以下食材做菜喔!

韭菜
● 補腎益胃、行氣血等作用中醫認為,韭菜性溫味甘辛,入肝、胃、腎經,具有補腎益胃、充肺氣、散瘀經滯、安五臟、行氣血、止汗固澀、止嗝逆的作用。
● 紓解壓力,去陰散寒,更能調整自律神經,提高代謝,紓解壓力,但由於韭菜偏熱性,多食易上火,所以容易口乾舌燥者,不宜多吃,以免火上加油。

韭菜

玫瑰 
《玫瑰花茶》
● 功效:調養肝疏氣順、調節脾氣、燥熱體質。
● 材料:玫瑰花12朵、冰糖或蜂蜜適量。
● 做法:準備80℃的熱水,沖泡入盛裝玫瑰花及冰糖(或蜂蜜)的茶壺,5分鐘後即可飲用。

玫瑰

香菜
● 抗老化和保健視力。
● 增進食慾、提高消化力。
● 止痛解毒,富含礦物質,不必擔心黑色素沉澱。

香菜


彭溫雅醫師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書:台灣在地藥材、食材及穴位養生法
溫亞生醫→http://www.wenyabeauty.com/Cultivation-books?product_id=11
商 務→http://www.cptw.com.tw/BookDetail.aspx?BOKNO=43772010
誠 品→https://goo.gl/csqOB1
博客來→http://goo.gl/nMGevA
金石堂→https://goo.gl/ra6n7Q
讀 冊→https://goo.gl/krxP53
三 民→https://goo.gl/shNGVF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寒養生 重聚陰精潤五臟

元月五日就是節氣小寒,此時順應節氣有助養生。中醫師彭溫雅昨表示,小寒是一年廿四節氣當中第廿三節氣,在每年元月五日至七日之間開始,曆書記載:「斗指戊,為小寒,時天氣漸寒,尚未大冷,故為小寒。」意思是說,小寒天氣寒冷,但不是一年裡最冷時節,此時台灣民眾適合飲用洛神花茶。

彭醫師指出,如果以國曆來看,節氣小寒常被誤認為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,因為這時剛好是國曆元月五日,但是一年第一個節氣應該是立春而不是小寒。由於這時天氣寒冷,冷鋒來襲,常常是流行性感冒病毒頻繁傳染時期,因此,民眾最好注意身體保暖,盡量少到公共場所,以便減少被傳染流感的機會。

彭溫雅醫師指出,傳統中醫認為,寒為冬季主氣,寒性凝滯,主收引。此外,寒為陰邪,易傷陽氣,冬季萬物斂藏,養生之道本該順應大自然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便潤澤五臟。另外,節氣小寒剛好是台灣花東地區洛神花盛產期。

洛神花的花、根、種子都可當成藥用,藥典記載,種子有助強壯、利尿、輕瀉;果萼片則有清熱、解渴、止咳、降血壓等益處;去子實後新鮮果萼含有蘋果酸,可以作為果醬、果汁、果凍、茶包、蜜餞及清涼飲料,加糖發酵之後甚至可以釀酒。

中醫認為,洛神花性寒涼味甘酸,屬於微鹼性食品,經過人體消化吸收之後,可以平衡體內酸檢質。台灣中山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,每日喝兩千毫升洛神花熱飲,一個月之後可望調降體內血脂濃度,同時皮膚保水性、紅潤度跟著提高,甚至還能減少皮膚皺紋深度。

香噴噴的糯米飯,是小寒時必吃的美食之一。中醫師彭溫雅昨表示,傳統中醫認為,糯米性溫味甘,有助補中益氣、止虛汗、治頻尿,可說是溫和滋補品,小寒養生適合來一碗糯米飯或是糯米製品,不過,吃糯米有禁忌,由於糯米性粘滯,難於消化,小孩或是病患最好慎用比較好。

糯米作為食材,種類變化多,包括肉粽、麻糬、油飯、湯圓、米糕、紅龜粿等都是知名糯米製品,相當受到民眾喜愛,建議糯米食品加熱食用比較好,因為冷糯米不但很硬,而且口感差,不利腸胃消化。

彭醫師指出,糯米黏性強、多吃易生痰,對於溼熱痰火等體質不適合。此外,具有發熱、咳嗽、胸悶、腹脹、痰黃稠等症狀病人,以及出現黃疸、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患者,建議不宜多食糯米製品。

彭溫雅醫師指出,筋骨關節發炎疼痛病患,糯米類食品也應少吃或者禁食。另外,糯米性溫,吃太多的話容易生熱,同時容易壅塞經絡氣血,促使筋骨痠痛症狀加重。

糯米為水稻的一種農作物,台灣糯米產地主要以彰化、雲林及台南一帶為主,這類米種黏性高,煮熟後米飯富黏性、比較軟,營養價值高,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、維生素B等成分。糯米的直鏈澱粉含量低於一成,支鏈澱粉含量為九成,所以糯米透明度較差,光線穿透率較低,外觀呈現濁白色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秋分,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,在每年的9月22日至24日開始,曆書記載:「斗指己為秋分,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,又適當秋之半,故名秋分也。」意思是說,秋分正好是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,嚴格來說,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。

對氣血虧虛的人而言,秋分算是一個重要的節氣,因為此時正是採陽補陰的好時刻,所謂「天人相應」,中醫認為人屬於大自然的一部份,體內的陰陽氣血也會隨著氣候變化影響,而此時節的陰陽正好處於平衡,無論是偏陽盛或偏陰虛體質的人,都很適合趁此大地處於陰陽和諧平衡的時候,好好的去調整身體呢。 ​​​​​​​

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:「一候雷始收聲;二候蟄蟲坯戶;三候水始涸。」古人認為打雷是陽氣旺盛而發聲,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,陽氣開始收斂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第二候中的「坯」字是細土的意思,意思是說因為天氣變冷,原本在春夏時出來活動的小蟲,又紛紛回到原本潛藏的洞穴中,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住,以防寒氣侵入。第三候的「水始涸」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,由於秋高氣爽,水氣蒸發快,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窪開始乾涸,晚上也不再有烏雲掩月,自古即有中秋賞月的習俗。

從秋分開始,天氣慢慢轉涼,晝夜溫差較大,氣候變化也無規律,是各種疾病的好發季節。同時因為天氣乾燥,易出現咽乾、舌乾、少津或乾咳、少痰、皮膚乾裂等現象,也就是中醫學所說的「秋燥症」,需注意的是,同樣是秋燥症,有溫涼燥之分,一般而言,從秋分開始,人們的秋燥症狀多屬於涼燥。

秋分之前因尚有暑熱餘氣,多見溫燥;而秋分後,陣陣秋風,加上氣溫多變,多出現涼燥,通常會有頭痛身熱,鼻塞流涕,唇燥咽乾,乾咳連連等症狀。

螃蟹

(彭溫雅提供)
螃蟹被稱為「鐵甲將軍」或「鐵甲武士」,秋分適合吃螃蟹!。(彭溫雅提供)

螃蟹是甲殼綱十腳目短尾下目節肢動物的總稱,分布於全世界各海域水域,全世界的螃蟹種類超過五千種,其中十之八九為海洋產種類,以熱帶及亞熱帶的印度至西太平洋佔大部分。

根據相關研究文獻統計,台灣已發現的螃蟹至少有五百多種,其中絕大多數是海洋性種類,這些以橫行為主的螃蟹,因披著一身盔甲,所以又被稱為「鐵甲將軍」或「鐵甲武士」。

台灣有兩座以收藏螃蟹為主題的博物館,其一為澎湖西嶼「竹灣螃蟹館」,館長陳宏圖先生收藏數百種類的蝦蟹,數千隻標本,館內收藏的螃蟹大多數來自澎湖海域,有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蝦蟹;而另一座位於台灣宜蘭縣頭城鎮的「北關螃蟹博物館」,由館長李冠興先生於民國八十八年成立,為四層樓建築,分為活體生態區與標本特展區,以收藏與介紹各地螃蟹為主。

台灣的東北角海域,為黑潮與太平洋沿岸流交會之處,海洋資源豐富,而台灣超過八成的海蟹都是來自台灣新北市萬里區。

萬里主要有三種蟹:花蟹、三點蟹及石鱘,花蟹肉量多,肉質柔嫩,肉汁清甜鮮美;三點蟹,肉質細嫩堅實,大海鮮味濃郁;石鱘,蟹如其名,殼像石頭般堅硬,肉質絲絲分明,厚實有彈性,蟹味最濃。

台灣政府倡導「海洋永續」觀念,每種螃蟹有規定不能捕捉的尺吋,讓小螃蟹有長大的機會,而且不是越大隻的蟹就是品質最好,中型的蟹往往肉質更飽滿扎實。

中醫認為,蟹味鹹性寒,可補益精氣、清熱養陰、強筋壯骨、順應「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」的原則,秋分的確是適合吃螃蟹的季節!

雖然螃蟹的營養價值高,但是過度食用也不宜,螃蟹肉的熱量雖低,但蟹膏和蟹黃卻含有大量的膽固醇,建議有腎臟疾病、痛風、高血脂問題的人,品嚐秋蟹時,最好能把普林、膽固醇含量較高的蟹膏、蟹黃、心、胃、腸等部位去除後再食用,以免造成身體負擔。

在中國傳統食物相剋說法中,有一些食物建議儘量避免同食,以免引起身體不適。就中醫角度而言,柿子、螃蟹皆為寒涼之品,同時進食易加重脾胃虛寒,導致不適,因此性質寒涼的瓜果類、梨子及柚子,均不適合與螃蟹共食。

對於溫性的食材,也有禁忌,例如花生性油膩,泥鰍與羊肉都具有溫補效果,以及石榴富含鞣酸,這些食物也不宜與螃蟹同食,以免出現腹瀉與傷胃情況。

建議吃螃蟹時,最好以薑、蔥、蒜、醋等調味品烹調,一方面可去除螃蟹的寒性,一方面也可以去腥、驅寒祛濕,又能增進食欲,還能達到殺菌的作用。

建議吃螃蟹同時,也可以搭配中藥材例如紫蘇,辛溫散寒,行氣寬中,可解魚蟹毒;在螃蟹下面墊一些紫蘇葉或是與薑、蒜一同蒸煮,皆可中和螃蟹的寒性。吃完螃蟹後喝杯紅糖薑湯,也可以達到中和寒毒的效果。

蘿蔔

(彭溫雅提供)
胡蘿蔔在中醫學上有許多保健功效,故有「小人參」之稱。」(彭溫雅提供)   

蘿蔔學名為Raphanus sativus L.,為十字花科植物的儲藏根,又名「菜頭」,原產於歐洲、東亞及中國大陸,早在古埃及、古希臘與古羅馬時代已有栽種,中國各地均有栽培,台灣於全省各地普遍栽培。蘿蔔依顏色可分為白蘿蔔、青蘿蔔與紅蘿蔔三種,以白蘿蔔最為普遍。

新鮮的白蘿蔔以潔白無暇、表皮細嫩光滑,色澤清新,水分飽滿結實,鬚根較少、具重量感為佳;青蘿蔔味甘性涼,有清熱和健胃化痰的功效,由於根部呈青綠色,所以被稱為青蘿蔔;紅蘿蔔又稱胡蘿蔔,原產於亞洲近阿富汗,十世紀由伊朗傳入歐洲,並在地中海一帶廣泛種植,元朝中期時由西域傳入中國,因其外形與蘿蔔相似,且來自「胡地」,故稱胡蘿蔔,胡蘿蔔性平味甘辛,根部性微溫,具健脾和中、滋肝明目、化痰止咳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含有豐富的鉀、鈣、鎂、鐵磷等礦物質,以及可轉化成維生素A的胡蘿蔔素,有助預防夜盲症;葉黃素和玉米素則可預防視網膜病變;胡蘿蔔在中醫學上有許多保健功效,故有「小人參」之稱。

白蘿蔔富含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C及磷、鐵、硫等無機鹽類,一般人以為白蘿蔔性冷,不宜多吃,其實白蘿蔔生吃性冷,煮熟後的白蘿蔔味道香甜,可助食物消化吸收,中醫認為,白蘿蔔性溫微辣,可下氣消食,除痰潤肺,解毒生津,和中止咳,利大小便。

所以,秋分後的白蘿蔔是緩解深秋「涼燥」的當令蔬果。俗語說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用醫生開藥方」,是指蘿蔔和薑有極高的食療價值,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,白蘿蔔熱量低,含有大量的維他命C﹑B1﹑B2﹐纖維素和微量的鈣﹑磷﹑鐵等元素,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,能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,增強人體免疫力;白蘿蔔含有辛辣味的芥子油,可以分解肉類脂肪,同時也可促進腸胃蠕動;所含的纖維素可促進排便;白蘿蔔還可以幫助消除脹氣呢。

陳皮(中藥材)

(彭溫雅提供)
(彭溫雅提供)   

陳皮學名為Citrus reticulata,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,廣州新會大紅柑的乾果皮,因品質獨特,早在明清以前就已名聞遐邇,被列為貢品,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,陳皮常剝成數瓣,基部相連,有的呈不規則片狀;廣陳皮常三瓣相連,形狀整齊,濃度均勻,對光照視透明清晰,質地柔軟。一般都是摘採成熟的果實,剝取果皮,曬乾或低溫乾燥製成。

中醫認為,陳皮性溫味辛微苦,入脾肺二經,具理氣降逆、調中開胃、燥濕化痰之功,主治脾胃氣滯濕阻、胸膈滿悶、脘腹脹痛、不思飲食、嘔吐穢逆、二便不利、肺氣阻滯、咳嗽痰多,亦治乳癰初起,及解蝦蟹毒。

現代藥理研究發現,陳皮所含揮發油,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,並有刺激性被動祛痰作用,使痰液易咯出。陳皮煎劑對支氣管有微弱的擴張作用,陳皮煎劑的醇提取物能興奮心肌;陳皮中的果膠可預防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;陳皮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,改善消化吸收功能,甲基橙皮苷,可增加膽汁排泄量,具有健脾開胃作用。

相傳莫強中做江西半城縣令時,突然得了消化系統的疾病,每次一吃完東西就立即感到胸悶,十分難受,用了百餘帖藥仍無效。偶得一同族偏方,稱為「橘紅湯」,早晚飲服數帖後,腸胃漸漸恢復。

一日莫強中正坐批閱文件時,頓覺有一物墜入腹中,小吏扶其休養須臾,腹疼便急,解數塊硬如鐵彈丸的東西,腥臭難聞。從此,莫強中胸部漸漸寬舒,原來他解下的是脾胃冷積之物,如此才知普通的橘皮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。

體質虛寒的人在秋分時節,可以多吃陳皮來增強體質。橘皮性味辛苦溫,入脾肺經,有行氣健脾、降逆止嘔、調中開胃、燥濕化痰之功。橘皮又名陳皮,是理氣、健胃、化痰的常用中藥。

中醫認為,長期生活在潮濕環境中的人,容易感受環境中「濕邪」而造成脾胃運化功能的損傷,加上各類肉食葷腥都屬於肥甘厚膩之品,食用過度也容易損傷脾胃。脾胃虛寒的人,平時可以用陳皮泡水代茶飲,具有止咳化痰、健脾和胃,治療脾胃虛寒的作用。

足三里

養生必談足三里,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,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,經常按摩足三里穴,有調節身體免疫力、增強抗病能力、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通經活絡、疏風化濕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、脛骨邊緣。

找穴時左腿用右手、右腿用左手,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,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,指尖處即為此穴。

足三里的「三里」,有諸多說法,一說位於膝下三寸,因稱「三里」;一說「三里」指理上、理中、理下,胃在腹的上部,當胃脹、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「理上」,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按;當腹部正中出現不適,就需要「理中」,此時往內按就行了;小腹在肚腹的下部,當小腹疼痛,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按,叫「理下」。

也有人認為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,對於下肢容易疲勞、沒辦法走路的人,按壓後可以讓走不動的人,再走三里路!所以在秋分這個大地處於陰陽和諧平衡的時節,好好揉按足三里,能讓身體更強壯唷!

體質虛弱的人在秋分時節特別可以透過按摩「足三里」來養生。臨床醫學發現,刺激「足三里」可以直接引起胃的變化,使痙攣的胃體得以舒張,或使處於放鬆狀態的胃體收緊,更可增加細胞吞噬作用,提升自身免疫功能。

由此可見足三里有三個特點:一是雙向調節,二是止痛,如胃痛時候可以持續點按此穴,便能起緩急止痛的效果,三是增加自身免疫功能,抵禦細菌病毒的攻擊。取穴方法如上所述,先找到膝關節上面髕骨,外下方有個凹陷點,這就是是外膝眼,向下垂直四個橫指,尋找酸脹最明顯的點,就是被歷代醫家最看重的強壯要穴「足三里」了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健康有方

*嘴巴是鏡中鏡 從舌頭揪出疾病!
*獨門養生湯上桌 提升免疫力有奇效?!
*只要一天10分鐘 就可提升200%免疫力的妙招?
 
※播出時間:2016.08.23(二)

※播出頻道:
三立台灣台 首播CH29 10:00
三立財經台 重播CH88 22:00
網路同步直播:http://www.setn.com/NewsLive.aspx?SLVID=59
‪#‎舌‬ ‪#‎口腔‬ ‪#‎免疫‬ ‪#‎鏡中鏡‬ ‪#‎舌頭操‬ ‪#‎安迪湯‬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立秋, 在每年8月7日至9日間開始, 曆書記載:「 斗指西南維為立秋,陰意出地始殺萬物,按秋訓示,穀熟也。」

意思是說立秋時,風清月明,從這一天開始,氣溫由熱逐漸下降,暗示夏天即將過去,秋天即將來臨。

建議食用樂材
魚腥草:
中醫認為魚腥草性寒味辛, 入肺經,搗汁、曬乾泡茶可以清熱解毒、利尿通淋、消癰排膿、解熱消炎。

建議食用食材
龍 眼:
體質虛寒的人,在立秋時節可以多服用龍眼來強體質。處於夏秋季節交替的時節,人體免疫力難免有所下降。

金針花:
中醫認為,金針性味甘涼,能緩解肺部燥熱,如果經常因為燥熱而流鼻血的話,也可以適度緩解症狀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輕按兩穴位 消暑解熱免中暑

輕按兩穴位 消暑解熱免中暑

今年夏天特別熱,一度創下史上最高溫,還有民眾熱中暑送醫不治。夏日炎炎如何消暑解熱免中暑呢?中醫師彭溫雅推薦「穴位降溫法」,只要早上輕敲百會穴、晚上按摩湧泉穴,每天各3分鐘,能加速血液循環、促進熱氣排出,晚上也更好眠。
 
夏天愈來愈炎熱
根據氣象局資料統計,台北史上最高溫記錄是今年6月1日的38.7度,歷史第2高溫是7月27日的38.5度,7月氣溫也曾創下連5日37度以上,連3日高溫38度以上,夏天愈來愈炎熱。
 
穴位降溫法
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、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表示,一般人喜歡大啖冷飲冰品消暑,反而傷害脾胃、有礙健康,不妨利用「穴位降溫法」,透過按摩「百穴」、「湧泉穴」,能夠加速血液循環、促進身體熱氣排出,達到消暑的效果。
 
解熱消暑按兩穴位
彭溫雅中醫師指出,「百穴」的位置在頭頂正中心,以兩邊耳尖向上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,也就是兩耳直上的連線中點;「湧泉穴」則位於足部第2、3趾縫與腳掌前3分之1處,當用力彎曲腳趾時,腳掌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。
 
早百會穴、晚湧泉穴
彭溫雅中醫師建議,兩穴位可分別按摩3分鐘,最好是早晨起床先輕敲百穴,晚上雙腳一邊泡熱水一邊按摩湧泉穴,解熱消暑的效果更能加倍。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按壓穴位改善胃不適】
不吃藥也能顧腸胃!胃脹氣、胃痛時,
試試按摩這穴位,改善消化系統,增強胃動力!
完整內容https://youtu.be/CBbQKEyVX_s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60622-024933_U3927_M167712_3c91.jpg

根據中央社報導:前伊林模特兒王亭又15日因突發動脈血管瘤破裂在辦公室突然昏迷,緊急送醫後,經過連日搶救,仍宣告不治,17日晚上於台大醫院病逝,享年41歲。是什麼樣的病症猛然間奪走一條美麗生命,現在就跟著中醫師彭溫雅一起了解,如何做好血管的日常保健養生!

人體的血管是身體運送血液的實質通道,依照運輸的方向,可以分為動脈、靜脈和微血管;其中動脈是管徑最大、彈性最佳的血管,能夠承受的血管壓力也最大,一般我們健康檢查時量的血壓,就是指動脈血管所承受的壓力。

動脈的構造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層,包括最內層的內皮細胞、中間層的彈性纖維層或肌肉層,及最外層的結締組織或彈性纖維層,不同部位及不同大小的動脈組成略有不同,如果在一個持續且長期的血壓作用下,使動脈內膜往外突出,便是動脈瘤的形成了。

發生在不同位置的動脈瘤,有不同的名稱,發生在腦部血管交會處的交通動脈瘤,是腦動脈瘤最典型的位置,就像是高速公路上流量最大的交流站,車子多,流量大時,就容易發生車禍。發生在腦部部腦動脈瘤並不少見,特別是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,加上抽菸、忽冷忽熱、頻繁進出冷氣房等生活習慣,都有可能引起動脈瘤破裂。最常見的症狀為爆炸性的頭痛,有時會伴隨噁心、嘔吐或脖子僵硬等症狀,建議身體有任何不適,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。

一旦形成了動脈瘤,就好像體內有了一顆不定時炸彈,隨時提心吊膽,且不論性別年齡,都要小心進一步破裂出血的可能。中醫建議,平時好好保養血管,維持穩定的血壓,避免情緒起伏過大,同時多運動,維持血管的年輕與彈性,都是日常可以進行的保養建議。血壓高易造成動脈瘤危機,原因在於血壓很高時,易使動脈壁感受壓力而導致血管壁破裂,破裂的血管壁就像吹氣球一樣,一旦發生過裂痕,日後再度破裂的機率也會增加。

中藥有一味「丹七散」,由丹參和川七兩味中藥材所組成。丹參可以「破宿血,生新血」,能治血虛及血瘀,在《婦人明理論》中有「丹參一味,功同四物。」之說,而四物湯是著名的補血類方劑,是由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芎歸膠艾湯去阿膠、艾葉、甘草發展而來,是治療血家百病的基本方劑,被譽為調血要劑,現代藥理研究發現,丹參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脂溶性的醌、酮型結構和水溶性的酚酸類,丹參可以減少心室顫動和心動過速的發生,增加主動脈的血流;能抗血小板凝集;保護肝臟,抗氧化;而川七又名三七,或田七,因產地不同而聞名。

20160622-024933_U3927_M167710_9605.jpg

川七粉

20160622-024933_U3927_M167711_7603.jpg

丹參

最早產於廣西的田州,故名田七,而四川是中藥有名的產地,故名川七,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〝金不換〞。川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,清朝藥學著作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記載:〝人參補氣第一,川七補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稱人參三七,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。〞揚名中外的中成藥〝雲南白藥〞和〝片仔黃〞,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。現在研究證明三七具有擴張血管、降低血壓、改善微循環,增加血流量,促進血液新陳代謝,雙向調節中樞神經,抗腫瘤,以及保肝、抗炎等多種作用,兩物合用能去血中瘀滯,散血止痛,但實際使用還是要先諮詢中醫師,以免造成反效果。

平時食療建議多吃黑木耳,黑木耳具有抗凝血、疏通血中瘀阻的作用,同時黑木耳具有很強的抗凝血活性,能抗血小板凝集及抗血栓,同時富含膳食纖維,可以降低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,減少血栓的發生,並減緩糖類的吸收,膳食纖維還能促進排便,避免血壓過高,建議將黑木耳切絲入菜,避免打碎食用,同時中醫認為黑木耳屬陰柔之品,適合夏天吃,長期服用易損陽氣,最好搭配薑及紅棗一起食用。

20160622-024933_U3927_M167712_3c91.jpg

白背黑木耳

「踮腳尖」是個不錯的有氧運動,它不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,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,有益人的心臟、心血管健康,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,防止靜脈曲張,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。最重要的是,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,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人來說,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。建議每次走30到50步,稍稍休息一下,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複幾組。速度可自我調節,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。初始練習者可以扶著牆,熟練以後就不用借助外物了。

從中醫經絡角度看,踮腳尖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,也可以多按摩「太衝穴」來養生。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,原穴的意義指發源地,是臟腑之氣經過和流止的部位,《難經》記載:五臟六腑之有病者,皆取其原。所以按壓太衝穴,可以達到調整血量、穩定血壓、疏經活絡的效果。取穴的方式可以以食指、拇指、或鈍圓形的棒狀物,沿者腳大姆指與次趾之間,向腳踝處尋找一凹陷處,按之有痠脹感,每日可以左右腳各按壓30次,便能達到排毒養生之功效。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點評: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喔!

d1860464.jpg

▲夏至為陽氣最旺的時節,養生保健不可少。

文/摘自《順著24節氣排毒養生》

6月21日~22日為夏至日,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。在《養生論》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,認為夏至炎熱,更宜調息靜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熱亦於吾心少減,不可以熱為熱,更生熱矣。「即心靜自然涼」,這裏所説就是夏至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。熱性體質的人平時就腺體亢進、身體機能代謝過度、易興奮緊張、口乾舌燥、易上火,加上在此節氣有充足的日曬以及旺盛的陽氣,絕不可因自身情緒的不穩定造成「熱為熱,更生熱矣。」而影響健康,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、節制日常的飲食、調整正常的作息習慣等等。所以從中醫理論講,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,養生要順應夏至陽盛於外的特點以外,還應注意保護陽氣升發,影響到身體的平衡。

體質偏熱的人在夏至時節可以多喝三葉茶來調整體質。夏至三葉茶,分別是絲瓜葉、苦瓜葉、鮮荷葉。根據五行夏為火、五成夏為長、五臟夏屬心、五味夏宜苦的相互關係,所以在夏至養心清暑,首先推薦三葉合泡,每種3~5克,或任選其中一種泡茶喝。絲瓜葉性味甘平,有清熱解毒、利濕化痰的功效。絲瓜葉搗爛外敷也可治瘡癤、痄腮等。苦瓜,又名涼瓜、癲瓜,是葫蘆科苦瓜屬植物,性味甘苦寒,其葉清熱解毒,民間常用其莖、葉搗爛外敷,可治火燙傷、濕疹、毒蟲咬傷、皮炎、熱痱等。荷葉性味苦平,有解暑、清熱、開胃進食、散瘀止血的功效。三味同用,意在清暑解毒、清心降火、化痰開胃等功效。

▼苦瓜葉(左上)、絲瓜葉(右上)及荷葉可一起泡茶喝。

體質偏虛的人在夏至時節可以多食用六味地黃粥來調整體質。可以取熟地黃15克,放到鍋裡煮半個小時,把藥渣濾掉,再加梗米二兩、丹皮半兩、澤瀉半兩、山藥一兩、茯苓15克、山茱萸10克、大棗5個,一起煮半個小時即可。能滋陰生血的「熟地黃」再加上補肝、止汗的「山茱萸」,再加上補氣健脾、強筋骨、縮尿的「山藥」,是所謂的「三補」,可以營養、滋養身體,補充各種物質的不足。

另以清熱瀉肝火、涼血、去下焦血滯,治循環障礙的「丹皮」和能瀉膀水邪,疏水道之滯的「澤瀉」,均可降低陰虛引起的熱證。加上能淡滲脾中濕熱、去胃內停水、寧心安神的「茯苓」,是所謂的「三瀉」。如此以具有滋陰效能的「三補」藥物為主,配合具相對效能的「三瀉」藥物,具有改善之功效。六味地黃粥可以補腎益氣,滋陰填精,陰中求陽,陽中求陰,陰陽雙補。在夏至陰陽轉換的節氣服用陰陽雙補的粥品再適合不過了。但脾胃虛弱、胃腸脹滿、濕阻胸悶、食少便溏者忌服。

體質偏寒的人在夏至時節可以多食用蔥白來調整體質。蔥白首出自《名醫別錄》。在《本草經疏》所云:「蔥,辛能發散,能解肌,能通上下陽氣,故外來怫郁諸證,悉皆主之。」所以在夏至這個節氣,體內如有積寒的人,吃蔥白能溫通陽氣,驅除寒氣以外,還能在風寒感冒初起的時候,助陽散邪。蔥白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、糖類、食物纖維以及磷、鐵、鎂等礦物質等。研究指出蔥白裡含烯丙基硫醚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,且有助於食欲的增進。蔥白中含有相當量的維生素C,有舒張小血管,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,有助於防止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,使大腦保持靈活和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。另外蔥含有微量元素硒,並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,對預防胃癌及多種癌症有一定作用。

▼蔥白適合體質偏寒的人在夏至調整體質時食用。



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彭溫雅醫師部落格,收錄在《順著24節氣排毒養生》,商周出版社。
作者/彭溫雅

現為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,「中醫為體,中西併用」。 專長:漢方減重、穴位埋線瘦身、中醫豐胸、免疫系統疾病、婦科調理、難受孕體質調理、腸胃調理、轉骨調理、皮膚科、過敏性疾病等症狀。



原文網址: 夏至調息靜心 中醫師傳授體質「熱、寒、虛」怎麼補? | ETtoday健康新聞 | ETtoday 新聞雲 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60621/720456.htm#ixzz4CkyW2f2a 
Follow us: @ETtodaynet on Twitter | ETtoday on Facebook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立新聞/綜合報導

女生最愛保養自己的指甲了,但是其實指甲不是只有美觀而已,從指甲的顏色和月牙的多少,甚至可以看出你的身體健不健康。

觀察五指山的秘密! 從「月牙」看健康

▲指甲月牙可看出身體狀況。

塗上亮眼的指甲油,原本樸素的雙手立刻變得耀眼萬分,但指甲不是只有美觀而已,從指甲的顏色和月牙的多少,甚至可以看出你的身體健不健康。

觀察五指山的秘密! 從「月牙」看健康

▲中醫師表示,手指月牙是健康圈。

中醫師彭溫雅解釋:「月牙是我們手指上的一個健康圈,它透露出我們身體氣血循環的結果,其實我們月牙大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,大概最好就是佔指甲的五分之一,太多的話表示體內有熱,那太少的話表示體寒。」

觀察五指山的秘密! 從「月牙」看健康

▲從每片指甲能看出身體哪個部位出狀況。

無論身體太寒太熱都能反應在月牙大小上,除此之外,每隻手指代表的身體部位也有所不同。像是拇指和食指主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統,中指代表心臟和情緒,無名指感應三焦神經,最後如果小指沒有月白,那男性朋友們可得注意。

觀察五指山的秘密! 從「月牙」看健康

▲男性的月牙異常會影響性功能。

節目編導林建男:「心腎是不好的,會有什麼樣的一個...」主持人:「腎虛?」來賓:「天阿!男生不能腎虛耶!」

觀察五指山的秘密! 從「月牙」看健康

▲灰指甲也會影響性事。

原來小指月牙可以看出心腎功能,如果沒有代表精神差和腎氣不足,不過房事美不美滿,可不只是看月牙,若是有灰指甲也會影響興致。

節目編導林建男分享:「我之前有去拍過一個專門做指甲治療的,常常有貴婦去她那邊。」主持人:「為什麼?」節目編導林建男:「就是她腳有那個灰指甲,她就怕她老公看到之後覺得她是髒鬼,晚上不和她睡。」

觀察五指山的秘密! 從「月牙」看健康

▲專家建議可多吃黎麥養生。

不管你的月白是「十全十沒」,或者有灰指甲的困擾,除了吃黎麥養月牙外,還是得遵照醫生指示,接受完整療程,才能擁有一手通透晶瑩的完美指甲。(整理:實習編輯方姵文)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夏至,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,在每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間開始,曆書記載:「日北至,日長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」意思就是說夏至是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了,接下來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,白日時間漸漸縮短,而此時也是體質虛寒的人,可以開始進行「冬病夏治」的大好時機。

偶爾晝夜溫差大,不過端午不收衣

台灣有句俗話說,不過端午不收冬衣,端午所在的芒種時期,偶爾還會有晝夜溫差大的情況,但到了夏至,之後有所謂三伏天,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,此時人們容易食慾不振,身體煩熱,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、支氣管炎等體質偏寒的人,可以配合在夏至時期,在人體背部特定的穴點進行藥物敷貼,以夏季的心火剋至秋季的肺金,期待鼓動陽氣,增強免疫力,利用中醫五行相克的原理養生,扶正去邪,固本培元,使好發於秋冬的「冬病」,能在夏至時達到「夏治」的目的。

北回歸線經過嘉義和花蓮,梅雨季節正式結束

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:「一候鹿角解;二候蟬始鳴;三候半夏生。」意思就是指立夏時節鹿的前角便會開始脫落,由於鹿屬陽,角往前長,古人認為夏至時陽氣最盛,接著便開始衰微,於是鹿角也開始脫落,而夏天的蟬,又稱「知了」,雄蟬在夏至時便會鼓翼而鳴,天南星科的半夏在夏至後也開始生長,因為半夏是喜陰的植物,所以在夏至後才開始生長,由此也可得知夏至實為大自然的分界點,此時北回歸線恰好經過嘉義縣水上鄉及花蓮縣瑞穗鄉,梅雨季節已正式結束,緊接著是颱風的旺季,而此時也正是中醫養生中相對困難的時期,此時建議「心靜自然涼」,在炎熱的夏日裡,更當避免風扇及空調直吹,以免寒邪驟然入侵引起感冒症狀,同時也要避免在烈日下曝曬,以免中暑。    

何首烏(中藥材) 

何首烏
 

何首烏學名為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.,為蓼科蓼屬何首烏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乾燥根莖,原產於中國江蘇、浙江、廣東、廣西、河南、安徽、貴州、四川、南嶺諸州,順州南河縣、賓州牛頭山等,而台灣特有品種,分布於全台低到中海拔山區之原野或森林中,不像大陸生產的粗壯根莖,台灣種的塊莖狀似人形,民俗療法中被用於風溼及關節疼痛,也有用於緩解感冒、溼咳等,而相傳何首烏藤是一種一根兩藤的植物,日間兩藤分開生長,夜間卻交纏一起,故又名夜交藤,乾燥藤具有養血安神,去風通絡的效果,經常使用於失眠多夢等情況,但由於台灣何首烏為一種蓼科的纏繞藤木,蔓延性強,但塊莖不大,所以被學者視為會影響其他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害植物。

相傳古時有一姓何的人,已到花甲之年,頭髮發白、身體虛弱。一日在山中遇有一不明植物,掘其根塊食之,之後因常服用此植物塊根,不久頭髮變回烏黑,而且身體轉好,因而將此植物稱為何首烏。又一傳說漢朝才子司馬相如,因長年勞碌而頭髮早白,漢武帝派太醫為其醫治,太醫給司馬相如吃了一種不知名的丸藥後,白髮竟轉為黑髮,因為太醫姓何,便將此藥稱為何首烏。當然傳說不可考,但是何首烏黑髮的功效,卻深植民間傳說。

中醫認為何首烏性平微溫味苦甘澀,有補精髓,益血氣,烏鬚髮,消瘰癘、散癰腫、益腎、養血、祛風等作用,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何首烏含多種酚類化合物,根含大黃酚、大黃素、大黃根酸等多種蔥醌類衍生物;含有卵磷脂,有強壯神經作用;含有大黃根酸,有促進腸管蠕動作用,能阻止膽固醇沈積,幫助減輕動脈硬化。

體質燥熱的人在夏至時節,可以多吃一些能養肝陰,又能順應此夏至陰陽互轉時節的食物,如「何首烏雞」來增強體質。可以準備烏骨雞一隻、何首烏50g。先將烏骨雞整隻汆燙備用,將何首烏以二十杯的水煮成十五杯過渣取汁,再把整隻雞加上何首烏汁,小火燉煮一個半小時即可。

何首烏可補肝益腎,養血祛風;雞肉可補五臟,益氣力,壯陽道,添精髓。兩者合用具有滋肝養腎、扶陽助陰的功效。此外何首烏還能促進造血、增強人體免疫功能、保肝降血脂、抗動脈粥樣硬化、同時富含維生素E可預防皺紋產生、還可潤腸通便,可說是養生食療中的佳品。

少陽—手少陰  神門穴

在夏至時節可以多按摩「神門穴」養生。順著小拇指指骨往下滑到手腕橫紋相交處,此處有個凹陷點,就是「神門穴」,神門穴是心經上的原穴,是人體各部位傳輸氣血的重要穴位,此穴位於手腕內側腕橫紋下一橫指,按摩神門穴可以刺激自律神經,幫助血壓回到正常數值,對於心火引起的腸胃不適和神經系統疾病也有很好的幫助,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,常常受到失眠的困擾,經常按壓神門穴,也可以寧心安神,幫助提高睡眠品質,降低因失眠引起其他疾病的機率,並在繁忙的生活中,得到放鬆紓壓,恢復健康。

神門穴
 

本圖/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商務出版《彭溫雅醫師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書:台灣在地藥材、食材及穴位養生法》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▲天氣炎熱,許多人藉由玩水消暑。(示意圖/記者李毓康攝)

記者李佳蓉/採訪報導

連日高溫,讓許多人大喊吃不消,紛紛出現中暑情況,有些人藉由少出門或是待在冷氣房內減少中暑機會。中暑為中樞調節能力出問題,免疫調節差的人容易中暑,中醫師彭溫雅建議平時可藉由食療或中醫保健的方式,減少中暑發生。

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彭溫雅表示,中醫認為,大自然中有正常的六氣變化,其中的「火邪」正是夏季當令的邪氣,天氣炎熱加上吃太多辛辣刺激食物,讓人火氣大,因而出現口乾舌燥、口臭嘴破、眼睛出現血絲、臉色紅赤、長痘痘、小便黃及便秘等症狀,若身體排汗功能不佳,無法排除身體多餘熱氣,便會產生中暑。其又可分為兩種,一般熱傷害為在戶外水分流失過多所導致,中醫稱為「陽暑」;夏天進入冷氣房、汗流不出則為「陰暑」,夏天室內外溫差過大,容易產生陰暑

▼長時間暴露室外造成水分流失過多,即為陽暑。(示意圖/記者季相儒攝)

彭醫師指出,平時可藉由食療方式預防中暑,例如中藥茶飲的「白虎湯」可調節體內濕熱,將俗稱西瓜翠衣的西瓜皮白色部分切為1~2公分的小塊煮水喝,直接吃或涼伴皆可。容易中暑的體質,平時可多吃清涼降火食物,例如絲瓜、冬瓜、空心菜、蘆薈、綠豆及薏仁等。綠豆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,但體質較虛弱的人不適合飲用;具有同樣功效的苦瓜,還能緩解胃熱煩躁症狀

彭醫師強調,尤其是蓮藕,對於食慾不振、容易脹氣,經常中暑的體質特別適合。因為蓮藕生用性寒味甘,可清熱生津、涼血止血,適合火氣大的人食用;而煮熟的蓮藕性質由寒轉溫,有健脾養胃、止瀉緩痛的效果,適合胃腸虛弱、消化不良者。平時可將蓮藕涼拌入菜,或是製成蓮藕粉沖泡加冰糖飲用,但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,蓮藕為含有澱粉蔬菜,食用時需控制份量,以免血糖升高。

▼蓮藕適合易中暑的民眾食用,生用清熱生津、煮熟健脾養胃。(示意圖/中醫師彭溫雅提供,下同)

一旦中暑,彭醫師也有祕密武器可緩解,她說可按摩緩解暑熱的「內關穴」,其位置在中指下方腕橫蚊下三指的兩筋中間,每次按壓5~10秒、10次為一回合、早午晚各按壓一回合。此外,也可以冰毛巾濕敷穴道,達到散熱目的,不過不適合於剛吃飽或太餓時按壓。

▼不小心中暑,也可按壓內關穴緩解暑熱。(示意圖/記者李佳蓉攝)

此外,彭醫師也提供夏日消暑茶飲作法不妨自己在家DIY:

材料:西洋蔘5克、麥門冬2克、五味子1克、金銀花1克、甘草6克
煮法:將所有材料洗淨後,加入500CC開水煮滾後燜10分鐘,去渣取汁飲用,溫熱或冰涼飲用皆可。
功效:西洋蔘補氣可以緩解疲勞,也可以緩解因暑熱而引起的煩躁、口渴等症狀;麥門冬可以清除燥熱、降火氣,平衡人蔘的藥性;五味子富含有機酸、固醇、類黃酮,可以保肝、固元氣;金銀花可以清熱解毒、經常用於中暑上火等症狀;甘草和中,調和諸藥達到清熱解毒,清涼退火效果。

▼西洋蔘具有補氣、緩解疲勞的功效。

彭醫師說,很多人以為夏天不宜進補,其實是錯誤觀念,由於夏天出汗量多,睡眠時間較短,因此體力的消耗是四季中最多的,為了增強體力、提升免疫力,夏季進補最適合進行「涼補」。她建議可多選用益氣生津的中藥材,如綠豆、薏仁、麥門冬、菊花、金銀花及淮山等;還有玉竹白木耳湯、百合蓮子湯、麥冬生津茶、酸梅湯等,也都具有很好的消暑功效。

諮詢專家:彭溫雅,現任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



原文網址: 夏天小心陰暑! 防中暑怎麼「吃」中醫師一次告訴你 | ETtoday健康新聞 | ETtoday 新聞雲 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60619/719315.htm#ixzz4DMTyjKay 
Follow us: @ETtodaynet on Twitter | ETtoday on Facebook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60613-030114_U3927_M164886_5cbf.jpg

睡眠失調是百病之源。睡的好是抗衰老的重點,睡前失眠,白日往往精神不振,靠猛灌咖啡提神,你累了嗎?如何不靠藥物就能好眠,得到充分的休息?在此,彭溫雅中醫師提供一些鎮靜、安神、寧神的建議和基礎概念!

失眠對身體的影響

以中醫的觀點來看,之所以會有失眠的症狀,是因為脾胃不和,痰濕、食滯內擾所導致,另外,人的情緒也可能會影響到睡眠品質,如果情緒低落,有太多困擾,或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思考,導致整天心神不寧,就有可能會導致失眠症狀。

不要認為失眠只是個小問題,如果長時間不解決,就有可能會導致其他更嚴重的症狀,例如每天睡眠不足,就會導致體力嚴重下滑、記憶力消退、注意力也無法集中,也許會因此而影響到正事的發展。

再來,人家常說「一暝大一寸」,如果還在發育期,卻沒有良好的睡眠品質,就有可能會影響到生長激素的分泌,進而影響發育。另外,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,也可能會迫害到肌膚,加速肌膚老化,更嚴重的也會影響到身體機制,因為體內的臟腑沒有獲得充分的休息,所以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,進而引發一些疾病,例如糖尿病、高血壓等。

中醫安眠藥方

在前來看診的病患當中,有不少人是為了失眠問題所苦,當然我們不會開給病患所謂的安眠藥,但是在中醫學當中,有一些藥方對於失眠症是很有治療功效的,接下來就要為大家介紹:

歸脾湯

歸脾湯的主要成分為桂圓、人蔘、酸棗仁、以及黃耆,具有安神補血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服用歸脾湯,就能夠緩和情緒,幫助助眠,除了失眠症患者之外,也會運用在情緒不安定的人、用腦過度的人、以及神經衰弱的人身上。

加味逍遙散

加味逍遙散的主要成分為柴胡、當歸、以及牡丹皮,具有安神去火、疏肝解鬱的功效,服用加味逍遙散,就能夠化解患者的焦躁情緒,也能夠舒緩易怒的狀態,除了失眠症患者之外,也會運用在長時間情緒緊繃的人、以及更年期的患者身上。

天王補心丹

天王補心丹的主要成分為五味子、麥門冬、以及生地黃,具有安神養心、滋陰補血的功效,天王補心丹的治療功效跟歸脾湯很類似,因此經常被用於治療失眠症。

交泰丸

交泰丸的主要成分為肉桂、以及黃連,具有寧心養神、交通心腎的功效,服用交泰丸,就能夠舒緩焦慮的心情,解決煩悶的情緒,除了失眠症患者之外,也會運用在愛喝酒、以及吃太多高熱量食物的人身上。

助眠食物有哪些?

之所以會導致失眠症,通常都是因為心神不寧所造成,所以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,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自己能夠安神養心,像是紅棗、蓮子、龍眼肉等食材,都具有這樣的功效,所以建議失眠症患者可以多加食用。

紅棗
紅棗(圖/wikipedia)
連子
蓮子(圖/wikipedia)
龍眼肉
龍眼肉(圖/wikipedia)

造成失眠症還有另一個主要的原因,就是壓力。因為壓力太大,導致沒辦法夜夜好眠,所以平時可以多使用一些能夠舒肝解鬱的食材,例如芹菜、玫瑰花、佛手、金針花等,也可以試著喝一些能夠舒緩情緒的花茶,也許就能夠達到助眠的功效。

洋蔥可以安定神經

其實早在二十世紀的國外,運用洋蔥來治療失眠症,就已經是相當普遍的民間療法,《本草綱目》當中有記載,洋蔥具有散瘀血的功效,而且洋蔥當中含有一種叫做「硫化物」的成分,硫化物可以舒緩情緒的焦躁不安,對於鎮靜神經也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,所以在許多芳香療法當中,也經常會使用洋蔥。

(圖/stevepb@pixabay)
洋蔥味能讓腦波平靜。(圖/stevepb@pixabay)

據研究顯示,洋蔥的味道確實能夠讓人的腦波變得平穩、平靜,所以飽受失眠所苦的患者,不妨將洋蔥切成碎塊,放到床頭附近試試看。

本圖/文經授權轉載自彭溫雅醫師的部落格(曾收錄在商周出版《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》一書中)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hoto.jpg

天氣好熱,許多人沖冷水澡消暑、強身。但冷水澡非人人適合。 本報資料照片

天氣好熱,許多人沖冷水澡消暑、強身。但冷水澡非人人適合,一名70歲爺爺最近身體不適,聽朋友說洗冷水澡能讓身體更「勇」,沒想到嘗試後更不舒服,還會胸悶氣喘。醫師檢查發現,爺爺是因血管瞬間收縮造成堵塞,加上他有高血壓,幸好及時發現,否則恐有中風危險。

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指出,冷水能刺激頸背部的棕色脂肪細胞活性,可提高身體代謝率,改善運動疲勞,還有瘦身效果,在夏天甚至有安神、消除煩躁的作用。

康華診所中醫師林沛賢表示,當長時間習慣用冷水沖澡,讓人體適應冷的感受,汗口閉合會被訓練得比一般人快,面對冷風細雨也不怕感冒,這就是為什麼會有「冷水澡可強身」一說。

不過,台大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強調,冷水澡必需是在長時間鍛鍊下,才會對身體有好處,就像長期運動對健康有好處,但不愛運動的人突然劇烈運動,會因此受傷。他舉例,心臟功能不佳或有高血壓的患者,若突然嘗試洗冷水澡,恐因血管收縮劇烈導致血壓飆高,具隱藏風險,尤其冬天更不可行。

此外,氣虛體寒的民眾,也不適合洗冷水澡。彭溫雅曾遇到一名正值更年期的婦人,聽朋友的話洗冷水澡養身,可是更年期症狀非但沒改善,反而更易疲倦、感冒。彭溫雅說,更年期正處肝腎兩虛,寒上加寒只會讓身體更不舒服,她請婦人改洗溫水澡,多喝紅糖、薑湯後,不適的情形才逐漸改善。

現在夏天,民眾想洗冷水澡,彭溫雅建議最好以20到30度的水溫,先洗四肢再洗全身,建議10到15分鐘內洗完,且一定要擦乾身體。一旦身體感到不適,就應立即停止。

 

洗冷水澡注意事項

1.建議水溫:20℃~30℃

2.建議時間:10~15分鐘,不超過30分鐘

3.建議順序:先四肢,再軀幹,最後頭部,應先用冷水慢慢拍身再沖澡

4.誰不適合: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體寒氣虛、免疫力低、逢經期經痛、6歲以下孩童等

(諮詢/彭溫雅、林沛賢、王宗道醫師;製表/鄧桂芬)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