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(二十三)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節氣處暑,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表示,曆書記載:「斗指戊為處暑,暑將退,伏而潛處,故名處暑也」。所謂處指的是止的意思,處暑就是指暑氣到此為止,也就是天氣即將進入涼爽秋天,建議把握陽氣為用原則,適時「曬背」為冬季打好底子。

處暑節氣代表炎熱暑天即將結束,此時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,在這個陽氣逐漸衰退的時節,適當地用背部曬太陽,可以增加背部經絡能量,幫助身體增加陽氣,將大自然提供的陽氣歸為身體所用。

原文連結:處暑節氣 暑熱止步

 

處暑節氣 暑熱止步

台灣新生報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2017822 上午12:00

明天(二十三)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節氣處暑,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昨日表示,曆書記載:「斗指戊為處暑,暑將退,伏而潛處,故名處暑也」。所謂處指的是止的意思,處暑就是指暑氣到此為止,也就是天氣即將進入涼爽秋天,建議把握陽氣為用原則,適時「曬背」為冬季打好底子。

 

古代處暑分為三候,「一候鷹乃祭鳥;二候天地始肅;三候禾乃登」,意思是說,處暑節氣老鷹正在大量獵捕鳥類,接著天地萬物開始凋零,第三候禾乃登的禾代表黍、稻、高粱等農作物,登則是成熟的意思。

彭醫師指出,台灣位於中國大陸南方,仍可能出現如同「秋老虎」一般的炎熱天氣,這也是民間常說「秋老虎,毒如虎」的由來,所幸氣溫將會逐漸下降,最後形成正午熱、早晚涼的天氣型態,這種天氣具有早晚溫差大等特色,建議民眾適時添加衣物,晚上睡覺前應以薄被蓋肚,如此可以避免感冒著涼。

彭溫雅指出,處暑節氣代表炎熱暑天即將結束,此時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,自然界陽氣將由疏散轉為收斂,人體內陰陽氣血盛衰順應自然隨之交替,建議民眾最好稍微調整生活作息,適宜早睡早起,睡覺前關好門窗、避免著涼,倘若白天室內不熱,還可開窗維持空氣流通。

對於平常怕冷、體溫不夠、抵抗力差、臉色蒼白、手腳常冰、貧血頭暈、愛喝熱飲的人來說,最好把握這個陽氣逐漸衰退的時節,將大自然提供的陽氣歸為身體所用,如此可以為寒冷冬天打底,到時候就不怕容易生病感冒,比如適當地用背部曬太陽,可以增加背部經絡能量,幫助身體增加陽氣。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什麼!!!!
這些網路傳言超荒謬?!😵
讓醫師來踢破謠言啦?!

#刮痧拔罐要適量
#菠菜加豆腐

 

今天晚上10點

#東森綜合32頻道 【醫師好辣】

精彩節目 接著看 >> https://goo.gl/WpeuoW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立秋」養生之道重「收養」!彭溫雅中醫師:預防秋燥,多吃這些苦味食物降火氣

原文連結:「立秋」養生之道重「收養」!彭溫雅中醫師:預防秋燥,多吃這些苦味食物降火氣

 

「立秋」養生之道重「收養」!彭溫雅中醫師:預防秋燥,多吃這些苦味食物降火氣

彭溫雅 2017-08-08 12:43

雖然節氣到了立秋,天氣一樣非常炎熱,中醫建議可以適時地吃些苦味食物,幫助降火。(示意圖非本人/翻攝自youtube)

立秋,在每年八月七日至九日間開始,從這一天開始,氣溫由熱逐漸下降,暗示夏天即將過去,秋天即將來臨,雖然天氣漸漸涼爽,但是盛夏餘熱仍未消除,故此時俗稱「秋老虎」,天氣變化無窮。

「秋」字由禾與火兩個字所組成,是禾穀成熟之意,而此時也是颱風旺季,及作物收成的季節,自然界的變化正是陰陽轉換、冷熱交替的時節,此時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人體也對應出現陽消陰長的現象,因此立秋時節的養生之道,特別著重以「收養」為原則。

在情緒上,切勿傷春悲秋,否則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,容易讓人悲傷憂思,應保持內心平靜、神志安寧、心情舒暢,以容平為原則。
秋季的起居調養,以「早臥早起、與雞具興」為原則,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以舒展胸中的肺氣,飲食上更以滋陰潤肺為原則,多食柔潤之品以養胃生津,預防秋燥

雖然節氣到了立秋,天氣一樣非常炎熱,中醫建議可以適時地吃些苦味食物,幫助降火。中醫把各種引起疾病的因素,通稱為「邪氣」,而熱天的火邪,便是引起身體不適的主要因素。

身體不同部位上火,所產生的症狀也不盡相同。如果是肝火旺盛,容易表現出情緒激動、暴躁易怒、面紅耳赤等症狀,此時可以適時地吃些苦味的食物,如苦茶和菊花降降肝火,清肝明目。

如果是心火旺盛,容易感覺心煩失眠、心神不寧,甚至口乾口苦,此時可以吃些苦味食物,如蓮子心苦瓜降降心火。

蓮子

體質燥熱的人,在立夏時節可以多吃蓮子心退火!(圖/Jill Shih@flicker)

 

如果是愛吃油炸、胃火太旺的情況,容易牙齦腫痛、口乾口臭,經常便祕,則可以吃些蕎麥綠茶降降胃火。

如果是嘴唇經常乾裂,肺火上炎的體質,容易乾咳、口渴,可以吃些羅漢果杏仁降降肺火;同時多吃蜂蜜、冬瓜、豆漿、牛奶等滋陰潤燥的食物

在立秋時節吃些,晚上也可以吃幾顆當令的龍眼,不但能寧心安神、滋陰潤燥,還可以緩解酷暑造成的煩熱唷!

中醫認為蓮子心性寒味苦,具有清熱固精、安神強心、止血澀精之效,可治心火上炎引起的煩躁不安、神智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。蓮子心中含生物鹼,還可以降血壓。所以體質燥熱的人在炎熱時節,可以多食蓮子心等苦味的食物,來增強體質

建議以蓮子心加水沖服,除了能清心降火,還能改善便秘。中醫認為苦味入心,蓮子心有很好的降心火效果,可用於經常容易口舌生瘡的體質,並能幫助睡眠,但要提醒蓮子心過於苦寒,並不適合長期服用,同時也要避免在晚上喝茶,以免安神不成,反而導致頻尿而影響睡眠呢。

苦瓜

苦瓜能降低膽固醇,被譽為「脂肪殺手」。(圖/VitaminaMov@pixabay)

苦瓜具有清熱祛心火,明目解毒,補氣益精,止渴消暑等效果。現在研究也發現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,具有預防壞血病、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、保護心臟等作用,而苦瓜素更被譽為「脂肪殺手」能降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

苦瓜皂苷則有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腫瘤、預防骨質疏鬆、調節內分泌、抗氧化、抗菌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作用,另外苦瓜也可以抑制正常細胞的癌變,並促進突變細胞的復原,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

苦瓜特殊的苦味來源為苦瓜素(momorclicine),有促進食慾、降低血壓、消暑退熱、提神解勞、清血明目等作用;而品種依苦瓜外表皮色的不同,可分為白皮種、綠皮種及山苦瓜品種三大類。

白皮種的苦瓜幼時為淡綠色,可食用時為白色,成熟時會轉變為橘紅色,如白蓮苦瓜、白玉苦瓜,是各種苦瓜中最不苦的,適合燉湯。
綠皮種的苦瓜成熟時則會轉變為青紅色,如翡翠苦瓜、青肉苦瓜,適合切薄片、快炒或涼拌。

台灣花蓮地區復育的山苦瓜,是一種小型苦瓜,果實表面有瘤粒狀突起,果肉有明顯苦味,怕苦的話可以將內膜及籽去除,或將苦瓜切片後川燙過,如此便可以降低苦味。

中醫認為,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,入肺與肝經,能消除頭部的燥金之氣,使頭部的毛孔奏理疏通,進而宣泄積滯於頭部的多餘肝氣,解除人體頭重腳輕的症狀。菊花入藥用時,依產地不同區分,依顏色不同也分為黃菊花及白菊花。

民間使用習慣上,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發燒頭痛,或眼紅、咽腫、頭痛等症狀時,多用黃菊花,又稱杭菊花來疏散風熱;如果想要平肝潛陽、清熱涼血、疏風明目,多用白菊花。還有一種生長於野地的菊花,稱為野菊花,清熱解毒的效果特別好。

其實菊花除了以花入藥,菊花的根也可入藥用,性寒味甘苦,清熱解毒的力道更盛菊花,臨床上常用於清熱解毒、利小便等。而菊花的葉子也可以入菜,洗淨後直接清炒,火煮成菊葉蛋花湯,性平味辛甘,適合身上容易長痘痘的體質,具有散瘀消腫的功效。

菊花

野菊花,清熱解毒的效果特別好。(圖/congerdesign@pixabay)

一般菊花最令人擔心的農藥殘留問題,建議在食用前先以沸水川燙過,因為一般農藥多為水溶性,經由八十度以上的熱水沖泡後倒掉,便能避免將農藥喝下肚

冬瓜是熱天消暑退火的好食材,所含的維生素C經水煮後也僅稍許流失,且含有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堆積的丙醇二酸,及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葫蘆巴鹼,可說是瘦身減重的最佳食材呢!

冬瓜還含有許多能幫助細胞活化的物質,不但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,又能抑制黑色素形成,也是美白防曬的好食材唷!

冬瓜籽更是含有對皮膚有益的蛋白質和瓜氨酸,幫助去斑、美白的效果更勝於冬瓜的果肉呢。由於冬瓜籽的顆粒硬,並不容易食用,建議煮成湯汁飲用,可將整顆冬瓜洗淨,連皮帶籽切成小塊,加入適量水和砂糖,以中火煮開後,改小火熬煮,至湯汁略濃且顏色略呈褐色即可。

冬瓜

冬瓜籽可是最天然去斑、美白的食材。(圖/RAY WANG@flicker)

這樣自製的美白消腫「全冬瓜茶」,不僅在炎熱的時節,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,同時又衛生健康無負擔呢!

中醫認為,龍眼性溫味甘,具有補心益脾、養血安神、定志斂汗、止瀉潤肺、止咳等功效,用於貧血、短氣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神經衰弱及脾虛等情況,明朝醫家李時珍對龍眼評價極高。

《名醫別錄》稱之為「益智」,言其功能養心益智故也。有滋補強體,補心安神、養血壯陽,益脾開胃,潤膚美容的功效。桂圓的糖分含量高,配搭其他食材也有很好的食療效果。

龍眼乾果剝殼後,可與其他食品配伍製成羹、湯、粥等飲服,也可將龍眼乾果摻在雞肉、鴨肉、排骨中燉食,可以增強體力、提高身體的免疫力,幫助解濕熱、消暑氣!

 

本文經授權選摘自台灣商務《彭溫雅醫師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書:台灣在地藥材、食材及穴位養生法

責任編輯/蔡昀暻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天氣好熱好熱

拒當黑美人!美白潤膚有妙招‼

看這裡!!

#做自己的白雪公主

獨家醫學百科寶典

今晚10點,醫師好辣!!

立馬看👉健康醫分鐘 >> https://goo.gl/aEfPxO

 

醫師: 中醫師 彭溫雅醫師

主持人: 胡瓜

#東森綜合32頻道 【醫師好辣】

週一至週五 晚間10點 

重播:週一至四午夜12點 

 

※訂閱Youtube官網 > http://bit.ly/1cR8xK8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立秋仍高溫難耐,是否中暑了呢?刮痧可判斷唷

刮痧

原文連結:立秋仍高溫難耐 是否中暑?刮痧可判斷

立秋仍高溫難耐,是否中暑了呢?刮痧可判斷唷.

記者洪巧藍/台北報導
今(7)日立秋,全台仍普遍高溫,衛福部統計本月短短六天已經有141人因為熱傷害掛急診。中醫師表示,刮痧有助於緩解中暑,但本身的不舒服到底是不是中暑?也可以用刮痧來簡易判斷:用刮痧板從耳後輕刮到肩膀,輕刮即有痧出現,才是屬於身體有熱卻發不出去、適合刮痧散熱的情況

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表示,節氣「立秋」,乍聽會讓人想到天氣開始變冷?其實不然,這個時間點環境會呈現冷熱交替,有時還會比先前更熱,亦即所謂的「秋老虎」

近來連日高溫,彭溫雅表示,刮痧是民眾可以自己緩解中暑、發熱、頭痛等不舒服症狀的一個簡單方法,建議刮痧部位是頸子後面的「頸三條」,最好用專用刮痧板搭配乳液,輕輕的從耳後順著刮到肩膀。

▲連日高溫,不少民眾因熱傷害掛急診,圖為示意圖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)

 

但自己到底是否需要刮痧?彭溫雅說,可以用刮痧來做判斷,輕刮後頸即出現紅紅的痧才適合繼續刮;沒有痧則表示自己並非體熱散不出去,不要硬刮弄到皮下血管出血。

一般刮痧應用不輕、不重的力道,連續個三分鐘,通常此時中暑者就感到舒緩、涼快許多,也即可停止。另提醒,刮完應該補充水份,幫助體內把氣血循環不好的東西排出去。

但也不要刮過頭!彭溫雅說,如果出汗過多恐怕會有心悸、不舒服等症狀。此外,若皮膚有傷口或者有凝血疾病、心臟病、慢性病,都不建議嘗試刮痧。

▲立秋仍高溫炎熱,民眾要嚴防秋老虎恐致中暑,圖為示意圖。(圖/記者季相儒攝)

節氣走到秋天,彭溫雅說,此時對應到人體的肺部,咳嗽、氣喘、感冒等問題會增加,如果要養生,應著重「滋陰潤肺」。滋陰代表要多補充水份,可吃一些飽水食材像是水梨、西瓜、奇異果、火龍果等。也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如:白木耳、芭樂、薏仁。特別是薏仁,不但補水還可以排水,把多餘的濕氣排出。含糖飲料則不建議,天熱喝了不但更熱,也會影響身體代謝水份的功能。

想要消暑解渴,彭溫雅建議可用菊花、枸杞、蔘鬚三味藥材以1:1:1的比例泡茶。若是一個杯子大小,三種材料可各使用3克,加入250C.C.的開水浸泡或者煮開來喝,也可以依照個人口味調整比例。

菊花本身涼性,可清熱解毒,枸杞有滋陰補陽、除熱的效果,氣虛的人容易中暑,蔘鬚則可幫助補氣。除了解渴更可改善容易中暑體質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暑如何趨涼避熱?

大暑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,建議大家趨涼避熱,可以多吃山楂桂枝紅糖湯,有助溫經通脈、化瘀止痛,進而達到調整體質的目的。

相關連結:

大暑養生 中醫教你如何趨涼避熱

台灣新生報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2017720 上午12:00

後天(二十二)就是大暑節氣,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二個節氣。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昨表示,曆書記載:「斗指柄為大暑,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」意思就是大暑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,建議民眾趨涼避熱,可以多吃山楂桂枝紅糖湯,有助溫經通脈、化瘀止痛,進而達到調整體質的目的。

彭醫師指出,傳統中醫認為,從夏至到大暑約三十天期間稱為三伏,每十天依序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伏是隱藏意思,建議民眾在三伏日之時,最好隱藏在室內陰涼處,不要在烈日下曝曬,以便避開暑熱預防疾病

彭溫雅中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,山楂可以健脾行氣、消食化積、散瘀化痰,《本草經》列為上品,不過,吃太多易耗氣,令人嘈煩易飢,反伐脾胃生發之氣,倘若是氣虛便溏、脾胃虛弱等族群,建議謹慎服用,服用人參時,也不能同時服用山楂,因為如此一來,將會解掉人參補性。

現代醫學認為,山楂擁有維他命B、C、胡蘿蔔素等,現代藥理研究發現,山楂能夠加強胃部消化功能,促進脂肪分解,促使肉食更易被消化;山楂所含丹寧可以擴張冠狀血管,以及降低血壓、膽固醇。

桂枝可以發汗解肌、溫通經脈、助陽化氣,不過,由於具有辛溫助熱等特性,容易傷陰動血,因此,外感熱病、陰虛火旺、血熱妄行等均應禁止服用,倘若是孕婦、月經過多等則是慎用。

 

山楂桂枝紅糖湯材料:山楂15克、桂枝5克、紅糖30克

做法:先將山楂、桂枝泡水洗淨放入鍋中,倒入兩碗清水,小火煮成一碗,去渣後再加入紅糖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從肚臍形狀看健康】

快低頭看看你的肚臍是凸還是凹?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吃出青春,老得慢

多攝取某些營養素,就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、好心情一樣,都有幫助延緩老化的效果。

除了生活習慣之外,怎樣的飲食方式、攝取哪些食物,可讓外在容貌看起來不顯老,又能保有「年輕的肉體」的好體力呢?

彭溫雅 醫師建議夏日必吃飲食,這些抗老凍齡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在琳瑯滿目的菜架上,就可以尋找得到唷~

相關連結:

抗老 吃出青春,老得慢

三伏天食補!洋蔥補陽、番茄養心 跟著節氣食療方

【三伏天食補】鴨肉補血 吃補未必染藥味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許多人以為夏天不用進補,其實夏日濕熱容易導致疲倦氣虛,更需要好好補氣調理!

人蔘是補氣最好的選擇,若擔心使用人蔘會上火,建議可以搭配麥門冬清潤、五味子固氣,就能補氣消暑又不上火,這可是乾隆皇御用養生配方,供大家參考~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三伏天食補】鴨肉補血 吃補未必染藥味

「有些人冬天會手腳冰冷、經痛,就是血氣不足,在三伏天吃鴨有很好的效果。」彭溫雅建議,中醫認為鴨肉味甘,性屬寒涼,有大補虛勞之效,也因為富含鐵質,對貧血或月事不順的女性而言,有很好的補血效果。

相關連結:【三伏天食補】鴨肉補血 吃補未必染藥味

【三伏天食補】鴨肉補血 吃補未必染藥味

文|許世哲    攝影|何宗昇

三伏天跟著美女中醫彭溫雅來到「青田藝集」,看著滿室書櫃,簡淨的裝潢,還有一架演奏鋼琴,實在很難把這裡跟夏日食補畫上等號。直到餐點上桌,聽著彭溫雅的解說,才知道原來只要依照體質選對重點食材,就能輕鬆張羅出一桌補身餐。

「有些人冬天會手腳冰冷、經痛,就是血氣不足,在三伏天吃鴨有很好的效果。」彭溫雅說,中醫認為鴨肉味甘,性屬寒涼,有大補虛勞之效,也因為富含鐵質,對貧血或月事不順的女性而言,有很好的補血效果。至於一般坊間認為「鴨肉有毒」的說法,是因為鴨肉和芒果一樣,屬於「發物」,容易皮膚過敏的人,確實需要酌量,這時豬肉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
「香酥炸鴨翅佐焦化檸檬醬汁」則以油炸轉變鴨肉的寒性,搭配酸香醬汁很是解膩。(280元/份)

 

「香脆藜麥馬鈴薯嫩烤小卷溫沙拉」的藜麥先經油炸,脆如米香,與嫩爽的小卷相應成趣。(280元/份)

「香脆藜麥馬鈴薯嫩烤小卷溫沙拉」的小卷炙香後口感仍保嫩脆,搭配溫和的藜麥,在微辣醬汁中共演出豐富層次,就食療的觀點,小卷雖富含礦物質,但性屬寒涼,搭配屬溫熱的藜麥、洋蔥和辣椒,恰好能化解寒氣,而且藜麥也富含鐵質,能收補血之效。

「嫩煎海鱺魚與炒淡菜佐金桔奶油與香蔥泥」酥、嫩、滑、脆、綿兼具,讓人差點忘了自己是來吃補的。(580元/份)

或許說到補血就會想到紅肉,但其實吃白肉魚、貝類也有很好的效果,淡菜等貝類富含礦物質,有益精補血效果,而海魚富含核酸,對身體組織修復很有幫助。青田藝集的「嫩煎海鱺魚與炒淡菜佐金桔奶油與香蔥泥」外焦香內滑嫩,搭配淡菜、白花豆,佐以金桔奶油與香蔥泥,尾韻無窮。原來吃補,真的未必要吃得滿身都是藥味。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節氣養生 正著時】

感謝民眾與讀者的熱烈支持,在國立臺灣圖書館

星期五下午全場滿座🎉


重視養生健康的讀者們, 一起和中醫師彭溫雅 學習如何用24節氣

當季當令的食材藥材養生、 還有簡易穴道按摩 立馬舒壓的方法

 

無法參加講座,沒關係, 立即購書,養生自己來

博客來→http://goo.gl/nMGevA

誠 品→http://goo.gl/Vlll65

金石堂→http://goo.gl/krRRem

讀 冊→http://goo.gl/sQTQLv

三 民→http://goo.gl/HY4yiI

商 務→http://goo.gl/lT9kFh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伏時節該怎麼吃喝?
中醫師彭溫雅從中醫專業觀點教你如何調養身體,冬病夏治。

相關連結:【三伏天食補】冬天身體趁夏養 美女中醫教你這樣做

【三伏天食補】冬天身體趁夏養 美女中醫教你這樣做

文|許世哲    攝影|何宗昇 馬景平

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,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,最適合調理身體,導入陽氣,藉以治好冬季好發的陰寒宿疾。我們請來美女中醫彭溫雅帶路,先是帶著我們用吃調理,「Pure Cuisine」的洋蔥補陽「寬心園」的蔬食補陰「青田藝集」的鴨肉海鮮補血,如果覺得光靠食補不夠力,中醫還有什麼冬病夏治的好法寶?

「除了靠吃,這段時間也可以用中醫的方法好好調理。」彭溫雅最後領著我們來到寧波西街的「六安堂國藥號」,熟門熟路地抓了三帖藥方,都是適合在三伏期間煮來喝的好茶飲。

只有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三味的「生脈飲」,藥材看似簡單,卻是歷史悠久的補氣名方,由金代名醫張元素創立,顧名思義,可補氣陰兩虛、益氣生津,人蔘能大補元氣,麥門冬養陰清熱,五味子則斂汗生津,一補,一清,一斂,最適合夏季暑熱重、耗氣、疲倦多汗的人。生脈飲清酸可口,頗適合當成夏日涼茶,不過要注意的是,來自東北、韓國的紅參,因為先蒸再曬,藥性較熱,火氣大的人建議改用白參涼補。

【生脈飲】可補氣陰兩虛、益氣生津 煮法:藥材加冷水500毫升,煮滾後略燜,濾渣飲用。

至於脾胃較虛的人,則可試試「四君子湯」,出自南宋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人參補氣為君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都有補脾效果,是養脾益氣名方,許多顧脾胃的藥方,都由它變化而來,不僅可當涼茶喝,還可與排骨同燉,就是一道藥膳。

【四君子湯】養脾健胃,益氣良方 煮法:藥材各3錢,加冷水500毫升,煮滾後略燜,濾渣飲用。

「六味地黃湯」則演變自醫聖張仲景的八味地黃丸,由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牡丹皮、茯苓組成,具有很強的滋陰補腎效果,適合容易潮熱、盜汗、手腳煩熱、口乾舌燥的陰虛火旺者飲用,但陽虛或脾胃不好的人,就要斟酌飲用了。

煮這三款涼茶的方法也很簡單,藥材各三錢,略事清洗後入鍋,加水五百毫升,煮滾後略燜即可濾渣飲用,六味地黃湯因為藥材量較多,水量可倍增。彭溫雅也提醒,因為藥材表面含有植物蛋白,用熱水煮會妨礙藥性釋出,所以一定要用冷水煮。

【六味地黃湯】滋陰補腎,陽虛者慎用 煮法:藥材各3錢,加冷水1000毫升,煮滾後略燜,濾渣飲用。

每到三伏時節,中醫診所紛紛貼出「三伏貼」告示,三伏貼就是秉著冬病夏治的原則,在陽氣最盛的時候,依照個人體質,在背部穴道貼上以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、細辛等四味溫熱藥材調和而成的藥丸,藉以導入陽氣,達到治本的效果,冬天貼四九貼也是相同的道理,只是貼藥時機在冬至前後的最冷時節,屬於治標。

由於以陰曆為準,每年三伏天的確切日期不一,可以「夏至三庚」口訣記憶,也就是,夏至後第3個「庚」日算起,初伏為10天,中伏為10天或20天,末伏為10天。今年的初伏、中伏、末伏分別為7月12日、7月22日、8月11日。

「三伏貼」其實不是貼布,而是將白芥子、延胡索、甘遂、細辛四味溫熱藥材磨粉後,以薑汁調成丸狀貼在重點穴位,藉以導入陽氣。

三伏貼的貼敷穴位,以改善秋冬呼吸道過敏的定喘、風門、肺兪,以及調理脾腎的脾兪、腎兪等穴道為主,貼敷時左右對稱成組。

(文中藥飲比例與三伏貼效果可能因個人體質有異,施用前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。)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快筆記!墨魚補腎益精,番茄養心養血」

北投老爺酒店 Hotel Royal Beitou僅以義式香草和初榨橄欖油調味的「溫熱墨魚番茄沙拉」看似簡單,彭溫雅醫師卻認為很適合三伏天,墨魚這類鹹寒之物可補腎益精,益胃通氣,而紅色的番茄入心經,油漬後不但可完整吸收茄紅素,更能減緩血管老化,墨魚和番茄共食,補而不燥,達到在夏天養心養血的作用。

 

相關連結:

遇上人間三伏天 這樣吃喝最養生

過敏體質必看!冬病夏治涼茶DIY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少人以為夏季炎熱,不適合進補,

但中醫師破解迷思,指出夏季濕熱容易導致氣陰兩虛,夏季進補能彌補體內元氣的不足。

尤其體質虛寒的人,可以利用夏天陽氣旺時,養足陽氣、迎戰秋冬,重點是補的方法要正確。

相關連結:體質虛寒者 把握夏天進補

體質虛寒者 把握夏天進補

2017-07-09 11:07:51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/報導

不少人以為夏季炎熱,不適合進補,但中醫師破解迷思,指出夏季濕熱容易導致氣陰兩虛,夏季進補能彌補體內元氣的不足。不少人以為夏季炎熱,不適合進補,但中醫師破解迷思,指出夏季濕熱容易導致氣陰兩虛,夏季進補能彌補體內元氣的不足。尤其體質虛寒的人,可以利用夏天陽氣旺時,養足陽氣、迎戰秋冬,重點是補的方法要正確。人蔘是中醫用來補氣的好選擇,但夏天補氣又要能不上火,建議選用搭配五味子及麥門冬等藥材的複方配方。

冷氣房久待 身體難散熱

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、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表示,中醫講究「天人合一」,季節與人體五臟六腑相應,夏季重養心,如果夏天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缺乏運動,將造成表皮毛細孔收縮,身體無法散熱;加上長期低溫引起肌肉僵硬,血液循環不良,容易導致體內濕氣無法排出,身體容易感覺疲勞、沉重疲倦;同時因身體代謝變慢,水分代謝不佳,補充的水分無法解渴,反而導致水腫,使身體陷入濕重的惡性循環。

中醫認為「汗為心之液」,每到夏季,如果容易心浮氣躁、睡不好,稍微活動就滿身大汗,代表心氣虛,無法收澀汗液。如果心血不足引起夜間盜汗,通常在晚上睡覺時滿頭大汗,醒來時反而不會,甚至在夏天感覺手腳冰冷、心悸失眠,此時建議要補血養心,利用夏天陽氣最旺時進行「冬病夏治」,改善氣陰兩虛體質。

夏補防燥氣 複方才有效

中草藥選擇上,彭溫雅說,漢方養生概念講求「單方不成效、複方才有效。」許多人誤以為人蔘只能熱補,擔心夏日用人蔘養生太上火,其實古代御醫便知使用人蔘、麥門冬、五味子三方調養乾隆皇的身體。人蔘是補氣生津、固本健體的佳品,但是人蔘單方難免過猶不及,雖能補氣卻留不住氣,且可能過於燥熱易有火氣。

漢方養生講究君臣佐使,複方的組合可將單方缺點相互抵消,並加強各個功效,因此建議以複方調合,才能幫助調節身體。例如以人蔘搭配五味子鞏固元氣、精神旺盛,以及麥門冬清潤退火氣、平衡人蔘的熱性,三味藥材相輔相乘,同時補氣、固氣、又不上火,是夏日養生消暑好選擇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明天就開始三伏天了,今年夏天要對自己好一點~」

你一定聽過三伏貼,但三伏天是什麼呢?這段人間最熱的時節,中醫認為陰氣被陽氣壓制在地底,如果冬天有過敏性鼻炎、呼吸道問題的人,最適合趁機好好「冬病夏治」一番。

除了看醫生,飲食也很重要,我們請來美女中醫彭溫雅醫師帶路,從醫學觀點告訴我們在這段時間,怎麼「醫食同源」地用吃調理,還要介紹三款可以在家DIY的藥飲,讓你趁著夏天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,冬天到來就更健康一點。

相關連結:彭溫雅醫師推薦三款養生茶飲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暑節氣來臨天氣已熱,但是尚未到達極熱之時,所以稱為小暑,

建議減少外出以避暑氣,至於寒性體質的人可以按摩承山穴,有助減緩疲勞、驅除體內寒溼。

相關連結:小暑天禁冰飲 心煩氣躁按承山穴

小暑天禁冰飲 心煩氣躁按承山穴
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 7月5日 週三

七日是小暑,為夏季的第五個節氣,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。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昨表示,小暑節氣來臨天氣已熱,但是尚未到達極熱之時,所以稱為小暑,建議減少外出以避暑氣,至於寒性體質的人可以按摩承山穴,有助減緩疲勞、驅除體內寒溼。

承山穴位在小腿腓腸肌下,兩肌腹分開下端凹陷處。彭醫師指出,古人認為,夏至時雖然日照最長,但是地表吸收太陽熱氣需要累積醞釀一段時間,等到小暑之後才會慢慢散發出來,此時天氣炎熱,人們經常出現心煩氣燥、疲倦乏力等症狀,此時也是好發冷氣病、冰箱病、風扇病的時期。

彭溫雅醫師指出,由於氣候炎熱,氣溫明顯較高,人體新陳代謝加快,此時能量大量消耗,人們也格外貪涼,然而,夏季食物容易腐敗,飲食不節常常導致病從口入,以致出現腹瀉等疾病。

傳統中醫認為,寒性體質的人常見體內寒氣偏盛或是陽氣不足,皆會導致表寒體徵,進而出現身體機能代謝衰退、體溫不足、手腳冰冷、貧血怕冷、喜喝熱飲、尿量多色淡、腹瀉下痢、女性經期小腹疼痛等症狀,如果小暑節氣又喝冰冷飲料,整日待在空調環境,最後恐將陳寒未去又添新寒。

由於寒氣容易沉積,受到寒氣侵襲之處,容易形成氣血瘀阻,也就是寒凝血滯,倘若寒氣停留在關節或是女性胞宮,就會產生疼痛;倘若停留在五臟六腑,就會易生腫物;倘若停留在經絡,就會導致經絡堵塞、氣血循行不暢,以致出現四肢不溫、手腳發麻等症狀。建議寒性體質的人應在陽氣旺盛的夏季去除積寒,以便避免外寒覆來之時陷入內外交困窘境。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月「好朋友」報到,總讓不少女性痛到下不了床。

彭溫雅醫師說,經痛代表體內氣滯、血瘀,

有經痛的女性應少吃冰品、甜食,洗完頭一定要吹乾,並傳授簡單穴道按摩,和經痛說拜拜。

「三陰交」位於腳踝內側上方4指的脛骨內側,

建議每次按3分鐘、每天3次,可預防、紓緩經痛,同時也能消除下半身水腫、調節內分泌。

 

相關連結:月月痛到受不了 必學穴道告別經痛

 

月月痛到受不了 必學穴道告別經痛

發稿時間:2017/07/06 08:18

中醫師彭溫雅表示,「三陰交」位於腳踝內側上方4指 的脛骨內側,建議每次按3分鐘、每天3次,可預防、紓 緩經痛,同時也能消除下半身水腫、調節內分泌。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6年7月6日

(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6日電)每月「好朋友」報到,總讓不少女性痛到下不了床。中醫師說,經痛代表體內氣滯、血瘀,有經痛的女性應少吃冰品、甜食,洗完頭一定要吹乾,並傳授簡單穴道按摩,和經痛說拜拜。

彭溫雅醫師

每月「好朋友」報到,總讓不少女性痛到下不了床。中 醫師彭溫雅說,經痛代表體內氣滯、血瘀,有經痛的女 性應少吃冰品、甜食,洗完頭一定要吹乾,並傳授簡單 穴道按摩,和經痛說拜拜。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6年7月6日

氣滯、血瘀究竟代表什麼,想紓緩該怎麼做?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解釋,人的「氣」來自脾胃,如果原本就容易食慾不振,代表這人脾的氣比較弱,萬一又愛喝冰飲,恐讓身體循環更差,不妨多吃順氣的食物,包括山藥、蓮藕、糯米類等食物。

至於血瘀,則容易發生在代謝慢、不運動的族群身上,建議有助活血的食物,例如紅豆或是紅花、丹蔘、當歸等藥材。

彭溫雅說,不少女性月經來潮時痛到不行,常認為吃巧克力、甜點可緩解疼痛,但實際上,「痛」是一種發炎反應,甜點、甜巧克力、蛋糕等都屬於高熱量食物,糖分更可能讓發炎反應更嚴重。

另外,夏天天氣熱,許多人洗完頭常不吹頭,讓頭髮自然風乾,但彭溫雅說,頭部是「諸陽之會」,很多經絡都會到頭部匯集,因此要避免陰邪、濕邪入侵,呼籲至少要把頭皮吹到全乾,避免風邪、濕邪侵擾,影響氣血循環。

若真痛到受不了,彭溫雅也傳授簡單的「三陰交」穴道按摩,這穴位是掌管肝、脾、腎等3條經絡的重要交會處,其中「脾統血」即脾經管理血流通暢與否,「肝藏血」即肝經則主管體內血量,「腎是先天之本」則代表腎經與子宮、卵巢運作息息相關。

中醫師彭溫雅表示,「三陰交」位於腳踝內側上方4指 的脛骨內側,建議每次按3分鐘、每天3次,可預防、紓 緩經痛,同時也能消除下半身水腫、調節內分泌。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6年7月6日

彭溫雅說,「三陰交」位於腳踝內側上方4指的脛骨內側,建議每次按3分鐘、每天3次,可預防、紓緩經痛,同時也能消除下半身水腫、調節內分泌。

中醫師彭溫雅表示,「三陰交」位於腳踝內側上方4指 的脛骨內側,建議每次按3分鐘、每天3次,可預防、紓 緩經痛,同時也能消除下半身水腫、調節內分泌。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6年7月6日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夏至陽氣旺,養生相對難
夏至為大自然的分界點
是中醫養生相對困難時期
此時建議「心靜自然涼」💝
炎熱夏日避免風扇空調直吹
以免寒邪入侵引起感冒症狀
同時避免烈日曝曬預防中暑

夏至以後的三伏天
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
此時容易胃口不佳
身體煩熱🔥
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、支氣管炎等,可以配合夏至時期,在人體背部特定穴點進行藥物敷貼,利用中醫五行相剋的養生原理,以夏季心火剋制秋季肺金,有助鼓動陽氣、增強免疫力

 相關新聞:夏至陽氣最旺 養生相對難

夏至陽氣最旺 養生相對難
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

619 週一 上午12:00

 

後天(二十一日)就是夏至,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個節氣。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昨表示,夏至是一年當中,北半球白天最長、晚上最短的一天,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,接下來太陽直射地面位置逐漸南移,白天時間漸漸縮短,建議秉持「心靜自然涼」,平時常吃蕹菜最養生。

彭醫師指出,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,一候鹿角解;二候蟬始鳴;三候半夏生。古人認為夏至陽氣最盛,接著便開始衰微,於是鹿角開始脫落,雄蟬夏至時便會鼓翼而鳴,天南星科的半夏從夏至後也開始生長,因為半夏是喜陰植物,所以在夏至後才開始生長,具有燥溼化痰、降逆止嘔、消痞散結等作用。

彭溫雅中醫師指出,夏至為大自然的分界點,此時北回歸線經過嘉義水上鄉及花蓮瑞穗鄉,氣候方面梅雨季節逐漸結束,緊接著是颱風旺季,這時候正是中醫養生相對困難時期,建議秉持「心靜自然涼」,炎熱夏日裡更應避免風扇、空調直吹人體,以便避免寒邪驟然入侵而引起感冒症狀,同時也要避免烈日曝曬預防中暑。

夏至以後有所謂三伏天,就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,此時民眾容易胃口不佳、身體煩熱,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、支氣管炎等人,可以配合夏至時期,在人體背部特定穴點進行藥物敷貼,利用中醫五行相剋的養生原理,以夏季心火剋制秋季肺金,有助鼓動陽氣、增強免疫力。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逆轉脂肪肝不求人!!
茶飲的做法,健康又天然,大家也可以在家試試看喔~

 

文章標籤

彭溫雅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